农药对环境生物的毒性等级划分标准汇总
发布日期:2021-11-25 信息来源:颖泰分析 作者:孙贵娟

 

       与农药环境毒理相关的动物主要有鱼、溞、藻类、鸟、蜜蜂、蚯蚓、土壤微生物、家蚕、天敌昆虫等。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312702014系列文件中,详细规定了农药对鱼、溞、藻、大型甲壳类、鸟、蜜蜂、家蚕、天敌、蚯蚓、土壤微生物、非靶标植物、家畜等10几类环境生物的毒性等级划分标准。

鱼类

       鱼毒性指农药对鱼类造成的不良影响及危害,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胚胎毒性及致畸性。在安全评价中,通常只做急性毒性,一般以耐药中浓度(TLm)或致死中浓度(LC50)作为衡量指标。

       按鱼类半致死浓度LC5096 h)值,将农药对鱼类毒性分为4个等级:


溞类

       水蚤(溞)是水生动物中重要的类群,是鱼类的食料,也是水生食物链的重要环节。由于它对农药十分敏感,故常常把农药对其毒性作为评价农药环境安全性的一个指标。

       农药对水蚤毒性的分级标准同鱼毒性。按对溞类活动的半数抑制浓度EC5048 h),将农药对溞类的急性毒性分为4个等级:


大型甲壳类生物

       按大型甲壳类生物半致死浓度LC5096 h)值,将农药对甲壳类生物急性毒性划分为4个等级:


藻类

       藻类毒性即表明农药对藻类细胞造成损害的能力,表现为对藻类的灭杀和生长抑制作用。其以半数生物受影响的EC50表示。对此,也常常作为评价农药对环境安全性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按藻类生长抑制半效应浓度EC5072 h)值,将农药对藻类毒性等级划分为3级:


鸟类

       鸟毒性即指农药对鸟类生长、繁殖及生理生化功能的影响及危害。包括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两类,急性毒性多以LD50表示。国标中按农药对鸟类急性经口半致死剂量LD50和急性饲喂半致死浓度LC50,将农药对鸟类的急性毒性分为4级,如下表所示:


蜜蜂

       对蜜蜂毒性指农药对蜜蜂机体造成损害的能力,其以LD50LC50表示。按蜜蜂急性经口和接触的毒性半致死剂量LD50(48 h) ,将农药对蜜蜂的毒性分为4个等级:


家蚕

       对家蚕毒性指农药对家蚕机体造成损害的能力,通常用LD50LC50表示。农药对家蚕毒性的试验数据是农药登记和指导安全使用时必备资料。按农药对家蚕急性浸叶法的毒性半致死浓度LC5096 h),将农药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分为4级,见下表:


       熏蒸试验主要是针对卫生用药模拟室内施药条件下进行的试验,如果家蚕的死亡率大于10%时,即视为对家蚕高风险。

天敌

       对天敌毒性:在自然界,害虫和天敌在正常情况下保持均衡状态。天敌以害虫为食、当害虫密度增高时,天敌数量亦会相应增加。但由于天敌对农药较害虫更为敏感,故在农药使用不当时,会造成天敌大量死亡,导致害虫再猖獗。故而搞清农药对天敌危害也是进行综合防治、保证安全使用农药的重要环节。

       农药对天敌危害通常以赤眼蜂为代表。也会对天敌两栖类做出安全评价。

       (1)天敌赤眼蜂

       按安全系数评价农药对赤眼蜂的安全性,将农药对赤眼蜂的风险分为4级:


       (2)天敌两栖类

       以青蛙为代表,按农药对蝌蚪半致死浓度LC5096 h),将农药对蝌蚪的急性毒性登记分为4级:


蚯蚓

       对蚯蚓毒性指农药在较短时间内对蚯蚓产生的毒害作用,其常以LC50表示,并以此来评价农药对土壤生物的影响。按农药对蚯蚓半致死浓度LC50,将农药对蚯蚓的急性毒性分为4级:


10  土壤微生物

       农药对土壤微生物毒性的毒性等级划分标准如下:

       (1CO2吸收法

       CO2吸收法中,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的毒性分成3个等级:

       a 土壤中农药加量为常量,在15天内对土壤微生物呼吸强度抑制达50%则划分为高毒;

       b 土壤中农药加量为常量10倍,能达到上述抑制水平的,划分为中毒;

       c 土壤中农药加量为常量100倍,能达到上述抑制水平的,划分为低毒;若3种处理均达不到上述抑制水平,则同样划分为低毒。

       (2)氮转化法

       在试验28天后的任何时间所取样品,若测定其低浓度处理组和对照组的硝酸盐形成速率的差异不大于25%,则可认为该农药对土壤中的氮转化没有长期影响。

11  非靶标植物

       按农药对非靶标植物生长抑制半数效应浓度EC50值,将农药对非靶标植物毒性划分为4级:


12  家畜

       按对家畜28天半致死浓度LC5028 d)值,将农药对家畜的短期饲喂毒性分为4个等级:

63K
热门文章
网站声明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及图片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