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氟吡啶胺:高效防治新型大豆镰孢菌根腐病
发布日期:2025-04-25 信息来源:农资导报农药 作者:王翠翠

 

       4月20日,新华社“不负春光百谷生——谷雨时节各地春耕春管一线见闻”的专题报道发布。报道中特别指出,由先正达(上海)作物保护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先正达”)研发的200克/升三氟吡啶胺种子处理悬浮剂(商品名:潜粒®),打破了传统药剂防效有限的局面,为解决新型大豆镰孢菌根腐病这一困扰大豆主产区的致命性难题带来了希望,并被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列为解决此病害的防控首选产品。

       作为当前唯一获得黑龙江省备案认可的新型防控药剂,三氟吡啶胺凝聚着先正达10余年的研发心血,能高效防治镰刀菌引起的真菌病害,自上市起便广受关注。凭借独特作用机制与显著效果,有望成为先正达乃至全球植保行业又一重磅SDHI类杀菌种衣剂。此次被纳入应对紧急情况的临时用药,更是让三氟吡啶胺的应用潜力展露无遗。

潜粒®打破新型大豆镰孢菌根腐病无药可用的困局

       新型大豆镰孢菌根腐病是近几年出现的新型真菌性病害,在黑龙江省快速蔓延,导致大豆根腐、花叶、植株死亡,且发生呈上升趋势,令当地大豆种植户忧心忡忡。据悉,2024年,该病已在黑龙江省54个县(市、区)发生,覆盖全省65%的县份,个别发病严重地块减产30%~50%。专家研判,如不及时防控,该病害可能在黑龙江省大豆种植区域大范围暴发危害,将对全国大豆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面对严峻形势,从2021年起,先正达便开始对市场上主流杀菌剂针对新型大豆镰孢菌根腐病的防治效果进行测试。在众多产品中,潜粒®凭借优异的防效脱颖而出。安全性是种衣剂应具备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为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先正达技术人员对含有专利化合物三氟吡啶胺的种子包衣技术进行了长达4年的田间测试。在这4年里,他们收集了海量的数据,形成了详实的实验数据和报告,为产品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考虑到潜粒®优异且稳定的防治效果,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于2025年1月9日组织召开了三氟吡啶胺临时用药专家论证会,与会专家根据该药剂的药效、毒理、残留和环境数据,以及在国内外登记情况,一致认为200克/升三氟吡啶胺种子处理悬浮剂在大豆上使用风险低,可在农业农村部门技术指导下作为临时用药,以解决新型大豆镰孢菌根腐病目前无药可防的问题。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授左豫虎表示:“防治新型大豆镰孢菌根腐病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种子包衣,三氟吡啶胺是目前唯一能高效预防镰孢菌根腐病的药剂。” 

       未来,黑龙江省农技推广中心将在全省54个大豆主产县市和农场开展大面积技术示范,进一步收集发病地区信息和发病面积,并集中使用三氟吡啶胺作为主要防控手段,将其列为全省重点农技推广项目。

构建防控体系,先正达彰显企业担当

       2025年3月,潜粒®产品供货到位,护航黑龙江省新型大豆镰孢菌根腐病防治。据介绍,先正达已在黑龙江新型大豆镰孢菌根腐病重发区推广潜粒®方案,包含绥滨县、宝清县、虎林市、密山市、七台河市、桦南县、富锦市等,帮助大豆种植者解决镰孢菌根腐病带来的困扰。

       为进一步帮助一线群体快速识别病害、理解潜在风险、掌握科学防控方法,先正达东北团队组织开展了覆盖全链条的系统培训。通过设点试验、田间示范、包衣指导等多种方式,在黑龙江省近200个示范点推进防控知识普及与技术落地,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近15万亩,有效支持春耕期间水稻和大豆病害防控。

       在宝泉岭农场十四队,黑龙江大豆种植户齐永鑫的经历具有代表性。他种植的1,000亩大豆,自2021年开始受到新型大豆镰孢菌根腐病影响,产量逐年下降,部分田块甚至减产40%以上。2023年他试用了潜粒®方案,对比非常明显。看到病害防治的效果很好,齐永鑫欣慰地表示:“用潜粒®方案的根系很强壮,根白且长,毛细根丰富。”

       截至3月底,潜粒®累计应用面积达13万亩。先正达东北团队同步设点试验、组织农艺培训、提供包衣服务,并联合黑龙江植保系统建立了1万亩的核心示范区,形成“科研+推广+服务”一体化的落地机制,为防控新型大豆镰孢菌根腐病,护航春耕打下基础。

发挥产品链优势,先正达为春耕保驾护航

       先正达的努力远不止于此。在春耕期间,先正达推进“产品+服务”创新模式,在全国多地开展专项解决方案。如在湖北、广东等地开展小麦赤霉病、花生根腐病、果腐病等专项解决方案。此外,针对重庆市出现的倒春寒问题,提出“耕际空间灌溉方案”并进行现场指导,促进春梢快速恢复。

       在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道路上,先正达将继续发挥其技术和研发优势,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更多、更好的农资产品,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

63K
热门文章
网站声明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及图片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