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夫与中茶所达成战略合作,英威®将助力茶园绿色防控
发布日期:2023-07-09 作者:农药资讯网 顾林玲

 

       《“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提出“提高品质、提高单产、提高效益,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茶园不合理用药易造成农药残留超标,影响人体健康和外贸出口。因此,推广应用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促进农药科学安全使用,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2023年7月6日,由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巴斯夫”)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以下简称“中茶所”)提供技术指导的“安全用药助力绿色防控——暨生物源农药‘英威®’茶园应用技术论坛”在浙江杭州盛大召开。

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论坛上,巴斯夫与中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来自国家茶产业技术体系部分产区浙江农技推广系统,以及多地服务茶产业机构的代表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巴斯夫、中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将在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农药减量增效、茶叶提质增产、科学安全用药等领域开展合作,为病虫害绿色防控、茶叶低碳高质生产和茶园生态保护提供技术支撑,助力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共同推动茶叶种植的安全绿色低碳高品质发展,为茶产业的科技创新贡献力量。

       全国农技中心首席专家王凤乐致辞时说,生物源农药英威®在茶园重大虫害茶小绿叶蝉的防控中表现优异,推广应用潜力巨大,有望成为茶树病虫害防控的重要利器。全国农技中心将一如既往地支持、配合各科研院所、农药企业和专家学者,继续做好绿色防控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成果的推广服务工作,助力中国农业绿色发展和推进乡村振兴。

全国农技中心首席专家王凤乐

       中茶所所长姜仁华在致辞中表示,中茶所与巴斯夫合作基础良好,在农药筛选、药效试验取得很多成效,包括此次参观的示范性茶园,就是双方合作的典范。下一步中茶所将和巴斯夫继续深化、拓展合作领域,在茶树营养、绿色低碳认证、数字化建设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交流。

中茶所所长姜仁华

       巴斯夫农业解决方案业务大中华区副总裁王翔致辞时说,很高兴能与中茶所开展深入、全方位合作。在巩固农药筛选、药效试点等研究基础上,继续加强在绿色防控应用技术方面的合作,同时,将继续拓展合作领域,力争将中国的茶生产和茶文化推向新的高峰。

巴斯夫农业解决方案业务大中华区副总裁王翔

报告环节

       论坛室内报告环节就茶园病虫害防治、农药科学安全使用、茶小绿叶蝉绿色防控、英威®对非靶标生物安全性、英威®应用技术等方面进行交流讨论。

会议现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茶所陈宗懋研究员"作了“茶树病虫防治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报告。他回顾了茶树用药经历的几个阶段,提出当前绿色防控技术模式思路。

       陈宗懋院士将茶树病虫害防治分为4个阶段:上世纪50年代前的化学农药启蒙阶段、1960—1980年的化学防治为主阶段、1981—2000年的综合防治阶段、2001年后的绿色防控阶段。茶树病虫防治也由最初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应用发展到现今绿色防控综合应用,目前茶叶中农药残留最大限量标准已增至110项。陈院士介绍了茶园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措施的应用,包括化学生态学防治,如性信息素、挥发物等;物理防治,如色板不同光波段、物理振动等;生物防治,如微生物农药、寄生蜂等;化学农药则需要从安全性角度来选用农药。对于当前茶树绿色防控模式,陈宗懋院士认为,低水溶性化学农药对高水溶性化学农药的替代是茶树科学用药非常关键的一环,英威®就是一款低水溶性,高度安全的农药产品,且对茶树主要害虫茶小绿叶蝉防效优异,适合在茶园使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茶所陈宗懋研究员

       全国农技中心首席专家王凤乐作了“农药科学安全使用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报告,介绍了我国农药生产使用现状,科学安全用药的关键措施,提出降低茶叶农药残留风险的建议。

       王凤乐首席专家说,科学安全用药需要坚持综合治理和绿色防控,选用合适农药品种和剂型,采用精准高效施药,保护授粉昆虫(蜜蜂)安全等。对于如何降低茶叶农残风险,他建议从研发集成绿色生产关键技术、积极发展生态低碳茶园、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加强茶园农药使用管理、抓好安全用药关键措施落实等5个方面开展工作。

       巴斯夫农业解决方案业务大中华区副总裁王翔作了“巴斯夫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报告。王翔副总裁简要介绍了巴斯夫公司概况,以及化学创新在碳管理、循环经济、可持续解决方案等关键领域助力可持续发展的情况,展示了巴斯夫农业解决方案部研发与创新管线,列举了近年来上市或即将上市的可持续植保产品,包括锐收®、生物防治技术、英威®等。

       巴斯夫致力于综合利用多种创新技术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包括助力气候智慧型农业、加速推动可持续产品应用、数字化农业应用、智能支持安全用药等。

       国家茶产业技术体系刺吸式害虫防控岗位科学家、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王晓庆研究员作了“西南茶区茶小绿叶蝉绿色防控技术”报告。王晓庆研究员详细介绍了西南茶区虫害发生情况,提出了茶园重要害虫茶小绿叶蝉的综合防控措施。

       对于茶小绿叶蝉,可使用的化学农药包括英威®、虫螨腈、茚虫威(出口日本慎用)等。2021年起,在西南茶区不同茶品种间进行了英威®田间药效试验,英威®防效良好,药后3天,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效超过90%,与虫螨腈、唑虫酰胺、甲维盐·唑虫酰胺防效相当。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王晓庆研究员

       农药残留是茶叶出口的一道重要壁垒,2012—2023年,输欧茶叶因农残超标通报的比例在63%~100%,其中,吡虫啉、啶虫脒超标严重。茶树病虫害防控创新团队,中茶所茶树病虫害防控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周利研究员介绍了茶园化学农药安全选用技术。茶园农药选用要根据半衰期、农药蒸气压、水溶解度、每日允许摄入量、大鼠致死中量、鱼致死中量、蜜蜂致死中量等7个方面建立的安全分级评价体系,确定等级划分数值。当指标累计值低于25分时,表示该药可用于茶园。英威®就是一款符合茶园使用要求的农药,其半衰期HL50小,蒸气压低,消解快,水溶性及水浸出率低,且对大鼠、鱼、蜜蜂的毒性低。

       中茶所在多省份开展的茶园示范效果显示:英威®速效性好,药后1天对茶小绿叶蝉的效果为88.2%~93.4%,药后3天效果为82.8%~94.0%;持效性较好,药后14天的防治效果为75.8%~82.2%。英威®适合无人机飞防,中茶所通过田间试验确定了不同品牌无人机的最优施药参数。 

中茶所茶树病虫害防控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周利研究员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化学品中心农用化学品研究室主任孔德洋研究员作了“茶园主要杀虫剂对蜜蜂和天敌生物等非靶标生物的风险评价”报告。蜜蜂对茶树授粉,提高茶产量和品质,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功能。农药在登记使用前,必须开展农药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评估。

       据孔德洋研究员介绍,在茶园场景中,选定了双丙环虫酯、甲维盐、茚虫威、联苯菊酯、唑虫酰胺、吡虫啉、啶虫脒7个农药品种开展对蜜蜂和天敌生物的环境风险评价。初级风险评估结果表明:7个农药品种中,只有双丙环虫酯和啶虫脒对蜜蜂的风险可接受,双丙环虫酯、甲维盐、茚虫威和唑虫酰胺在农田外场景对天敌生物的风险可接受。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孔德洋研究员

       巴斯夫农业解决方案部产品开发部杀虫剂经理丁秀兰作了“英威®应用技术”的报告。丁秀兰经理介绍,英威®有效成分为双丙环虫酯,该化合物是通过青霉菌发酵产生啶南平A(自然产物),再经修饰后研发而成。双丙环虫酯具有全新作用机理,作用于昆虫弦音器,使得昆虫丧失协调性,进而迅速停止取食,最终饥饿而死。双丙环虫酯被IRAC归入Group 9D亚组。

       英威®具有胃毒和触杀双重作用方式,可防治多种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木虱、粉虱、叶蝉,广泛应用于多种作物,目前已经在小麦、桃树、棉花、甘蓝、番茄、苹果树、西瓜、观赏月季、观赏菊花、豇豆、辣椒、马铃薯、黄瓜上取得登记。自上市以来,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已连续4年推荐其应用于抗性棉蚜防治。

       据丁秀兰经理介绍,茶叶是英威®即将登记的作物,有望在第三季度取得登记。英威®对茶小绿叶蝉具有良好的防效,有效成分用量15~18.75 g/hm2时的防效优于当地常规用药,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且健康风险低。

       英威®安全性高,对哺乳动物、鱼、鸟类、捕食性昆虫和授粉昆虫 (如蜜蜂) 的毒性非常低,对蜜蜂种群和繁殖没有负面影响;对生物无致畸、致癌和致突变性。英威®对环境友好,在空气中无挥发性,土壤中淋溶性低,土壤降解半衰期在2.7~18.6天。英威®难溶于水,水浸出率低,残留低于常用农药虫螨腈和唑虫酰胺等,对饮茶者安全。

巴斯夫农业解决方案部产品开发部杀虫剂经理丁秀兰

       巴斯夫农业解决方案部的法规与政府事务部高级经理朱春雨博士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总结。他说,通过实地观摩,对英威®,包括英威®常规处理和飞防处理、英威®+望秋®氨基酸常规处理和飞防处理、英威®+望秋®氨基酸+凯润®常规处理和飞防处理的田间防效有了直观的认识。室内报告环节,通过各位专家精彩讲解,让大家进一步了解了茶园用药的特点,加深了科学用药,绿色防控的理念。英威®适合在茶园中使用,不仅有效防控茶小绿叶蝉,还保障了茶叶饮用安全。

巴斯夫农业解决方案部法规与政府事务部高级经理朱春雨博士

室内合影 

室外观摩

航拍防效展示

英威®及对照长势效果对比

 

观摩现场

63K
热门文章
网站声明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及图片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