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行业“十三·五”发展回顾及2021年行业展望及市场预测
发布日期:2021-04-06 信息来源:《世界农药》2021年第2期 作者:安徽中农纵横农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杨益军 张波

 

1  中国农药行业“十三·五”发展回顾及总结

1.1  行业呈现高质量发展,规模企业迅速成长

       “十三·五”是我国农药行业探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规模企业获得进一步成长,同时中小企业加速退出以及购并重组;过剩及老化产品产能明显下降,高效、安全产品比例达到9成以上;环保和安检投入上升,创制产品涌现。各种现象表明,行业朝着更加良性、规范、科学的方向发展。

       行业高质量发展也体现在行业收入、利润和科技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十三·五”期间,企业集中度明显提高。2019年CR6达到29.6%,比2016年19.7%提高近10个百分点。前6位企业收入门槛从30亿上升到47亿元,提升了57%。2019年CR6 的利润达到37%,相比2016年的18.4%,提升了18.6%。

       “十三·五”正处于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我国陆续出台多部法律法规,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政策对产品要求更高,且执行以环保、安监为主的监管政策,大幅提高了行业进退壁垒。

       各种因素叠加使得市场竞争加剧。行业收入、利润和产量分别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加大,投资增速逐步下滑。2020年相比2016年,行业收入、利润及产量分别下降24%、11%和34%(图1)。规模企业减少102家,规模企业退出率达17%,投资增速回落7.9%。中农纵横认为,以上举措和现象是行业舍弃低质量的“营收、投资和重复建设”的“流量”,是降速提质,优化产业结构,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图1  “十三·五”期间我国农药行业主要经济指标(数据来源:国家统计部门)

1.2  农药资本市场活跃,对农药行业发展贡献较大

       “十三·五”期间,我国以农药为主业或开展农药业务,在沪深交易所成功上市的规模企业达7家。他们分别是苏利股份、中旗股份、中农立华、先达股份、丰山集团、新农股份和天禾股份。

       目前,把2021年上市的中农联合包括在内,农药行业沪深上市公司累计37家(借壳企业除外),新三版挂牌企业18家。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中安道麦营业收入最高达280亿元(2020 年预测值)。

       农药行业上市公司累积募集资金(含首发、后续增发及可转债等)达560亿元,其中“十三·五”期间募集资金在200亿元以上。这期间资本市场对农药行业发展贡献颇大,募集资金落实到新项目建设、工艺优化等技术创新,助推了上市企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农药行业已拥有原药新创制、原药生产和制剂加工、专用中间体生产、专业配套生产设备以及相关检测等完整的产业体系。

1.3  农药行业“十三·五”规划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喜忧并存

       按照工信部农药企业资质数据查询,全国有农药生产企业近1,707家,其中原药生产企业574家。依据农药行业“十三·五”期间行业发展目标和基本任务,到2020年,农药原药企业数量减少30%,其中销售额在50亿元以上的农药生产企业达到5个,销售额在20亿元以上的农药生产企业有30个,排名前20位的农药企业集团的销售额达到全国总销售额的70%以上;培育2~3个销售额超过100亿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建成 3~5个生产企业集中的农药生产专业园区,到2020年,力争进入化工集中区的农药原药企业达到全国农药原药企业总数的80%以上;农药创制品种累计在70个以上,国内排名前10位的农药企业建立较完善的创新体系和与之配套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创新研发费用达到企业销售收入的5%以上;农药全行业的研发投入占到销售收入的3%以上;特殊污染物处理技术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三废”排放量减少50%;农药产品收率提高5%,副产物资源化利用率提高50%,农药废弃物处置率达到50%。

       根据农药行业“十三·五”期间行业发展目标和基本任务,笔者根据实际情况做了一些调研汇总,完成及达标情况如表1。

表1  农药行业“十三·五”期间各项主要目标任务及完成情况

1.4  我国高、剧毒农药登记占比骤减,环保剂型登记上升显著,高风险品种禁限用加大

       根据ICAMA的统计,截至发稿时,我国农药登记产品共有41,879个。其中,低毒产品31,947个、微毒3,578个,低、微毒合计占84.83%,相比2016年的79.3%,低、微毒产品的比例提高明显;中等毒产品为5,950个,占比为14.4%;安全类型的农药产品占比已经超过84%;高毒农药2,508个,占6%;剧毒41个,仅占0.1%。从剂型看,传统乳油、粉剂等减少,环保剂型上升显著,且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和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占比持续上升,年均增长率都在9%以上。随着《农药管理条例》和配套规章的实施,将会加快对高毒、高残留、高环境风险农药的替代和管理,确保农药的安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我国农药禁限用、停止新增农药登记规模逐步在加大。截至2019年,我国累计禁限农药成分达74种,停止新增农药登记产品达25种。中国先后对41种高毒、高风险农药采取全部禁用措施,对20种高毒、高风险农药在部分作物上采取禁用措施,且加强高毒、高风险农药监管,实行定点经营,加大农药产品监督抽查和市场主体监督检查力度,一旦发现违规生产经营、使用高毒、高风险农药行为,及时组织地方农业农村等部门依法严肃处理、严厉打击。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要求,对仍在大田使用的10种高毒农药,按照“循序渐进、分步实施、多措并举”的原则,依据高毒农药的风险大小、替代产品生产使用情况,5年内分期分批淘汰。

       根据农业农村部第194号、199号、274号、1157号、1586号、2032号、2552号等公告的规定,国家明令禁止生产、经营、使用的农药共有41种,另有35种农药被限制使用。根据最新版《国家禁限用农药名录》《农药管理条例》规定,农药生产应取得生产许可证,农药经营应取得经营许可证,农药使用应按照标签规定的使用范围、安全间隔期用药,不得超范围用药。剧毒、高毒农药不得用于防治卫生害虫,不得用于蔬菜、瓜果、茶叶、菌类、中草药材的生产,不得用于水生植物的病虫害防治。

       根据农业农村部2019年11月29日发布的《禁限用农药名录》,我国有46种农药禁止使用,20种限制使用。

1.5  我国农药行业主要政策、法规及主管部门主要职能

       “十三·五”期间,我国政府出台多部农药行业的法律法规,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能边界更加清晰,管理更加精准。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开始施行,新的法规调整了农药管理体制,改变农药管理“九龙治水”的现状,尤其将农药登记、生产许可、经营许可及市场监管等职能赋予农业部门,实行全程监管,解决了监管盲区问题。农药进出口方面,遵照《海关法》《外贸法》《进出口商品检验法》3部法律以及《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农药管理条例》3部条例,同时还遵循《鹿特丹公约(PIC)》《斯德哥尔摩公约(POPs)》和《蒙特利尔议定书》3项国际公约。管理上主要由农业农村部、海关总署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协同管理(表2)。

表2  我国农药管理部门主要管理工作

       农药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料,其生产、流通、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农药产业及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为加强对农药生产、经营和使用的监督管理,保证农药质量,保护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维护人畜安全和国内外新形势,我国实行农药登记、农药生产和农药经营3项许可制度(表3)。

表3  新时期农药行业管理的主要制度

 

       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农药包装废弃物是有条件性被豁免。农药使用后被废弃的与农药直接接触或含有农药残余物的包装物,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生态环境部令2020年第6号)的规定要求指导下,其收集、运输、利用过程不按危险废物进行管理;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的或是生活垃圾焚烧厂焚烧的,其处置不按危险废物进行管理。这为农药包装废弃物及时处置提供了路径,有利于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这两项规定对于我国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减少农药包装废弃物可能对环境产生的污染,降低回收处理成本,保障公众健康,保护生态环境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十四·五”期间,农药上游包材行业应该主动升级,减低或淘汰铝箔袋包装材料在农药包装上的应用,鼓励应用环保可降解材料,全面推进企业包材改进升级。

2  2020年中国农药行业发展情况及2021年展望

2.1  疫情之下,2020年年初农药行业出现断崖式下跌,而后半程基本抹平“鸿沟”,显示了农药刚需特性和我国产业链配套能力

       在全球疫情冲击下,2020年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国际贸易投资急剧萎缩,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蔓延,而国内疫情稳定后仍然面临间歇多点化的复发局面,以及7~8月我国大部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冲击。面对如此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中国坚定持续扩大开放,打造对外开放新平台,到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再到加快构建新的发展格局(RECP),以及发展内外双循环,推动需求侧改革等措施,多措并举使得中国经济全面恢复及发展,也基本抹平了疫情下断崖式下跌的鸿沟。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GDP)同比上年,逆势小幅上涨,这份成绩单可谓沉甸甸,多方面硕果累累。

       2020年在美国不断挑起经贸摩擦的不利形势下,中国外贸依然韧性十足,逆风而上。根据商务部数据,2020年全国进出口总额32.016万亿元人民币,增长1.9%,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出口达17.93万亿元人民币,而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快速增长。其中,农药出口金额达到116.8亿美元,数量达到239.5万t,同比双增。全国上下、主要部门及行业同仁保持战略定力,准确判断形势,精心谋划部署,果断采取行动,付出艰苦努力。2020年我国农药行业交出了一份“供需尚稳定,进出口增长,安全环保无虞,行业舆情良好”各方面满意、可载史册的答卷。

       2020年我国农药行业呈现恢复性增长,预计2021年行业营收和利润爬坡向上。根据国家统计数据,2020年我国农药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达2,146亿元,同比增长6.1%,实现利润198.8亿元,同比增长0.5%;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9%,农药出口239.5万t,出口金额116.8亿美元,农药出口的目标市场超过187个国家或地区,农药市场出口导向效应更加明显(图2)。

图2  2020年中国农药行业呈现恢复性增长的态势(数据来源:国家统计部门)

       根据中农纵横的预测,2021年行业将会延续2020年下半年恢复增长的态势,随着西、北部新建产能逐渐释放,政策和市场将保持着跷跷板的效应,预计农药需求总量比上年度小幅上升或基本持平。2021年整体原药行情将会出现上半年回涨和下半年回落的态势,整体行情波动不大,并且密切关注核心依赖中间体和相关原药的供应和匹配动态关系,部分品种的行情可能存在较大波动。

       外围市场,供应将逐步回升,全球化学品供需更加平衡。根据国际化工协会联合会(ICCA)的预测,2021年全球精细化学品供应将企稳回升,产量同比上升在4.5%左右,亚太地区增幅为5%(中国7%),欧洲为3.9%,美国为4.3%。

2.2  2020年我国农药生产主要受重大疫情和特大洪水的扰动,月度产量环比呈现“W”形态,年度产量小幅下降

       2020年我国农药生产受疫情和洪水的扰动,月度产量环比呈现“W”型态(图3)。其中,2020年2~3月我国受疫情暴发、企业人员到岗、交通和物流等阻力因素,导致开工环比减少7%以上,6月份环比正常后,7~8月我国长江大部地区发生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月度产量环比减少5%~7%。随着影响因素消退后,12月农药产量再次呈现“翘尾”。相比2019年,疫情和特大洪水对我国农药月度供应确实产生了较大的波动影响。

图3  2020年中国农药月度产量变化及趋势(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20年我国农药生产受疫情和洪水严重影响,产量为214.8万t,同比减少4.5%,可年产量仍然达到200万t的水平,显示了我国农药行业的供应能力和产业链配套水平,包括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以及其他大类品种,供应结构合理。预计2021年内外部扰动因素逐渐平缓,全年我国农药供应可以恢复到230万t的水平,同比增长7%。

图4  新世纪以来中国农药产量变化及预测(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3  2020年我国农药贸易特点和贸易形势展望

2.3.1  近年我国农药行业对出口的依赖增加

       随着我国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政策的长期贯彻,农药利用率提高,内需稳定,农药行业对出口依赖增加。据农业农村部统计,2020年三大主粮作物(水稻、小麦和玉米)农药利用率提高到40.2%(2015年为35.2%),整体农药利用率为40.6%(2015年为36.6%)。绿色生产正成为现代农业的主旋律,高效低风险农药占比超过90%。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加强举措,力争“十四·五”末农药利用率再提高3个百分点,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全面绿色转型。

       随着我国向西部、北部转移产能和新入园产能逐渐释放,预计我国农药供应和内需的“剪刀差”效益逐渐增大,未来出口压力递增;同时,对出口的依赖性会增加。近几年出口、内需的比例逐年提高,其中,2020年出口、内需比例预计达到1.73(表4),进一步说明我国农药行业对出口依赖增加,行业经济外向性更加明显,当然仅限出口农药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表4  2016—2020年中国农药内外需的变化情况

 

2.3.2  2020年我国农药进出口呈现“量额齐增”

       根据海关数据,2020年我国农药进出口的数量和金额出现双增。2020年我国农药贸易总额为123.6亿美元,顺差为110亿美元;其中出口数量和金额分别为239.5万t和116.82亿美元;进口数量和金额分别为5.9万t和6.78亿美元。2020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出现较大波动,人民币上半年处于贬值状态,而下半年快速升值。综合来看,预计2020年出口实际金额比统计数据要大。

       分月度情况看,受疫情和春节放假以及洪水的影响,仅2月份中国农药出口出现大幅双降,之后3、4、5、6、7月出口又强劲增长。8、9月增幅逐渐下降,10、11月又大幅增长,12月增幅下降(图5)。全年农药出口数量、金额同比分别增长29.7%和13.6%。

图5  2020年1~12月农药月度出口情况(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2.3.3  2020年我国原药、制剂出口价格出现分化

       2020年我国出口原药、制剂月度价格分化,原药月度价格总体波动偏大,制剂行情逐渐走向坚挺,四季度原药受需求和原材料涨价影响,行情出现较大反弹(图6)。2020年农药出口平均价格为4,878美元/t,同比上年下降11.6%,且原药出口价格降幅大于制剂。

图6  2020年1~12月农药月度出口价格变动情况(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2.3.4  2020年我国仅限出口农药将成为出口新动力

       2020年仅限出口农药出口数量和金额分别为14.7万t和5.9亿美元,全年农药出口数量、金额增数中,仅限出口农药数量和金额分别贡献约27%和40%。

2.3.5  2020年农药进出口结构变化尚不明显

       2020年出口总额以原药为主,制剂为辅;出口数量以制剂为主,原药为辅;出口省份以苏鲁浙等省份为主;出口地区以亚洲和拉丁美洲为主;进口地区以亚洲和欧洲为主;出口类别以除草剂、杀虫剂为主,杀菌剂为辅;出口的生产性企业集中度进一步增加等。

       2020年我国农药出口呈现数量和金额双增,主要影响因素为以下6个方面:⑴ 全球疫情下全球粮食安全受到威胁,农业生产被高度重视并落实,提升了农药出口及国际需求;⑵ 疫情期间开通农资运输绿色通道,间接打通了农药的出口通道;⑶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审时度势发布《关于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的公告》,提高了农药制剂的出口退税率,与农药原药的税率持平,助推了我国农药制剂的出口,提升了我国农药制剂国际竞争能力,优化了出口结构;⑷ 及时出台仅限出口登记政策,仅限出口农药登记政策为农药出口贡献度较大;⑸ 农药出口通知单实施无纸化行政审批,加快了通关速度;⑹ 2020年4月后印度疫情大暴发,调整了农药出口政策,迫使一些本国产能关闭,为我国农药出口创造了较大机遇。

2.3.6  2021年我国农药贸易形势展望

       如前文之分析,中国农药对出口依赖程度加大。在新形势下,国家主管部所和相关组织审时度势,多策并举,规范管理,政企协同努力,使得2020年我国农药出口创历史佳绩。2021年出口压力不减,主要出口国家货币和禁限用以及恶劣天气等风险,如巴西货币政策混乱,拉尼娜周期事情发生,多地疫情反复,还有确定之中的不确定,都会影响出口情况和贸易成绩。

       根据中农纵横长期的研究,对未来农药行业发展提出一些看法:⑴ 关注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走向。根据中美货币供应情况、走势及预期,和客户友好协商汇率,并且对报、结汇工作做到科学,防止汇兑损失对企业利润的影响,预计汇率呈现双向波动,今年上半年预计本币可达6.3,年度波动区间为6.3~6.7。⑵ 虽短期内我国农药出口将继续增长,可也要密切关注印度等国境外疫情发展情况以及重大产能开工情况。⑶ 关注中美贸易战走势以及单边主义经济政治化。⑷ 原药和制剂出口退税率等同,仍然会推动制剂农药出口而调整原药和制剂出口结构,促进农药制剂出口增长。⑸ 关注仅限出口登记农药增长以及目标国农药禁限用的情况。⑹ 中国加入RCEP以及贸易协定的签订,中日韩自贸区的达成,东南亚和东北亚农药出口将会成为热点。⑺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农药登记资料的互认,阿根廷、埃及、伊朗、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的农业比重大的国家也将成为农药出口增长的地区。⑻ 美国新总统拜登任期内,关注TPP的重启,预计中国政府会积极拥抱新的贸易协定和新的经济体。⑼ 新农药管理条例、提高农药制剂的出口退税率以及仅限出口农药等政策的出台,有利于企业提高中国自主品牌的国际竞争力,逐渐减少原药、制剂贴牌和代工贸易产品比例,优化出口结构,形成良性的出口发展模式。

       因此,要促进农药行业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也要立足国内需求,加强绿色农药等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力度,激发创新活力,同时进一步推进产品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推动行业向创制品种、制剂环节延伸,逐步提升在全球农药产品定价机制中的话语权。

3  2020年中国农药市场情况及2021年展望

3.1  我国原药价格整体小幅回落,大类品种行情分化

       据中农立华原药价格指数,截至2021年1月3日(下同),中国原药价格指数为102.21,同比下降1.26%(与出口价格下降幅度相近),环比上升2.93%。整体原药行情处于盘整后反弹的态势,而大类品种的指数出现分化,除草剂指数同比上涨21.1%,而杀虫剂、杀菌剂分别下降12.2%、20.9%。受基础原材料价格上涨,杀虫剂和杀菌剂价格环比小幅回涨。整体品种还是涨和平少、跌多。根据中农立华监测的100种原药价格情况,2020年27个产品价格上涨,17个持平,56个下跌。

3.2  2020年我国除草剂价格指数变化如“W”型,同比上年转涨

       2020年我国除草剂价格指数变化呈“W”型,最低触及85 附近。3、4月受国内外抗疫备灾和春耕需求的刺激,对除草剂的需求转旺,指数反弹,6~7月指数再次下滑,8月以及10月以后,受权重草甘膦、草铵膦等大幅涨价的影响,指数出现快速拉升(图7),四季度后酰胺类除草剂涨价以及基础原料成本提高,预计2021年行情持续反弹。

图7  2020年我国农药指数变化情况(数据来源:中农立华及中农纵横)

       具体到大宗品种,氨基酸类除草剂方面,2020年我国草甘膦供应紧缺程度主要集中在 3、4、8、9以及12月,行情主要受疫情、四川洪水以及河北甘氨酸供应受限的重大影响,价格出现几段集中式的拉涨。2020年产量呈现前低后高,预计全年我国草甘膦产量约50万t,同比上年下降12%左右,国外产能比较稳定,预计行情高位延续到2021年2季度。草铵膦方面的供应和草甘膦比较类似,草铵膦主要中间体甲基亚磷酸二乙酯的产能大部分集中在湖北,期间受到疫情和洪水影响,现有产能开工降低和扩建产能滞后释放。2020年中国正常开工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利尔化学等4家企业。在全球草铵膦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2020年供求整体处于偏紧状态,价格年度累积上涨60%以上,目前价格在17万~17.5万元/t附近盘整。2021年需要关注新增产能和新工艺进展情况,行情会有波动。

       酰胺类除草剂受短期需求增加和基础原料的紧张而涨价,丙草胺、乙草胺、丁草胺、异丙草胺和异丙甲草胺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上涨。硝磺草酮的主要中间体2-硝基-4-甲砜基苯甲酸和1,3-环己二酮供给增加,2020年价格出现单边下降。烯草酮供给增加,价格下滑明显。磺酰脲产品价格降中有稳,部分产品受贸易战的影响需求下降,其他品种行情走势见图 8。

图8  2020年我国部分大宗除草剂价格变化(数据来源:中农立华及中农纵横)

3.3  2020年我国杀虫剂价格指数基本呈现单边下滑的态势

       2020年我国杀虫剂价格指数基本呈现单边下滑的态势,杀虫剂指数同比下降12.2%。其中,有机磷、菊酯类以及新烟碱类等权重产品供应和库存大,价格跌幅大,期间因备耕、疫情、抗灾的需求出现小幅反弹,之后下跌一直延续到4季度,价格指数出现止跌,环比上升。主要原因是库存下降和原料涨价所致,全年指数同比下降约为12%。预计2021年2季度前杀虫剂指数持续反弹。

       有机磷类农药方面,例如毒死蜱反弹后一路下跌,2020年1季度市场供应锐减,价格反弹,价格从1月4.3万元/t,上涨至3月4.8万元/t;之后4~11月疫情得到很好控制,国内企业复工、开工,供应好转,产量增加,包括中间体乙基氯化物、三氯吡啶醇钠供应更加稳定,毒死蜱价格一路下滑;新冠肺炎疫情尚有不确定性,4季度及春节前后或有囤货需要,预计生产商受库存压力影响,或转而减产或检修,势必影响市场供应,价格可能稳定。

       新烟碱类产品价格同比相对分化,噻虫嗪、呋虫胺行情走势呈现反弹、下跌再反弹的过程。目前噻虫嗪价格稳定在10.5万元/t附近,同比上涨约10%,短期继续看涨,而吡虫啉和啶虫脒持续反弹,价格同比分别下降18%和24%。

       氨基甲酸类杀虫剂,多数属于对口供应,价格比较稳定,如丁硫克百威同比基本相当。菊酯类农药供应加大,中间体有配套,同比下降约为 20%,其他品种见图 9。

图9  2020年我国部分大宗杀虫剂价格变化(数据来源:中农立华及中农纵横)

3.4  2020年我国杀菌剂价格指数回调最大

       2020年我国杀菌剂价格指数走势和杀虫剂类似,而杀菌剂同比下降更大,降幅达到20.9%,且1季度反弹力度大,疫情稳定后,单边下滑更大、更迅速。2020年同比跌幅较大产品有唑类杀菌剂,如咪鲜胺、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和三环唑,同比下降45%、42%、21%和17%。这些产品都是前几年涨价的“明星”。另外,百菌清、烯酰吗啉和吡唑醚菌酯跌幅也在20%左右。具体产品行情见图10。

图10  2020年我国部分杀菌剂原药价格走势(数据来源:中农立华及中农纵横)

4  结语

2020年的不平凡已经成为过往,古道“天道酬勤,业道酬精”。“十四·五”是农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企业和行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契机,在技术创新、市场推广、标准建设、环保安全和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需要再接再厉,从而更好地服务两个市场。更好地应用优品、良法,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发展,农药行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会。

 

63K
热门文章
网站声明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及图片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