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农药电商:没有利润,哪来创新?行业如何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4-05-04 信息来源:农资导报农药

 

       适逢五一劳动节期间,本文首先要先对近100万名致力于农药研发、生产、销售、推广的从业人员说一声,您辛苦了!感谢您为中国农药的科学安全使用、中国农药制剂创新和品牌的崛起所做出的贡献!本文将针对近年来农药行业争议最大的“部分农药电商销售未经授权的农药产品”案例,谈下个人见解。

       农业生产是一项投入高、产出低、见效慢、风险大的活动,相比地租、人工、肥料、种子(苗)、水电等占比很高的投入,农药虽然只占其生产成本很小一部分,但是对农产品收成的影响却是最大。

       在农药供应链中,品牌方将主要的推广、宣传、销售、服务等工作交给线下渠道(代理、零售)和营销团队,他们完成这些工作需要付出大量的成本,因此必须保证一定的利润空间。但是近年来,某些农药电商利用通过非正常途径获得的资源低价争抢线下渠道客户、挤占线下渠道已开发市场,给现有的经营模式带来严重的冲击。

       从目前来看,部分农药电商之所以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也要通过其他途径拿到有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农药产品货源,是因为这些产品自带流量,更容易形成线上订单,但是这种低价窜货行为,其所谓的“优势”是建立在品牌方与线下实体辛苦推广的基础上,是对成熟市场的变相收割,吃相有些难看,给品牌方和渠道客户的利益带来严重伤害。他们抓住规则滞后于现实的空子,利用法律法规的漏洞,获取不义之财。所以近年来,围绕农药企业与农药电商之间的争端屡见不鲜!

       也正是在这场硝烟弥漫的斗智斗勇中,各种怪像开始出现:部分电商破坏产品包装箱上的物流码,刻意隐瞒交易证据,不仅充分说明了他们自知理亏,见不得人,同时也涉嫌违法违规经营;个别电商破坏农药标签上的溯源二维码来对抗品牌方溯源,其行为已涉嫌严重违法;农药企业明明是以受害者的身份来发起诉讼,最终因为种种原因,被判败诉的情况也有出现,让人实属无奈!

       表面上看,电商低价销售农资,并不违反法律法规,但现在不违法,不代表将来不违法!严格对照《农药管理条例》,农资电商的产品来源、销售对象如果不明确,实际上已违反了《农药管理条例》。相关方可以依据该条例的有关规定,要求执法部门对电商经营的合规性进行检查。如果有朝一日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没有品牌方授权,电商不得在网络上销售其产品,则困扰品牌方和线下线上经营者的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笔者通过分析发现,虽然有少数品牌方将某些产品授权“电商专卖”,是因为这些产品对品牌方和实体店而言,已几乎没有利润空间,为满足市场需要,同时也抱着试试的态度,看看新营销模式的水到底有多深。但是往往那些创新性、差异化、有核心技术的产品,更注重线下渠道的推广和保护,不会拿到线上去销售。

       农药是一个刚需市场,但同时也是一个存量市场。电商不断叫嚣“把价格打下来”,但是对于农药企业来说,没有利润,哪里来的创新?如何推动中国农药产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农药新质生产力从何而来?农药生产中的“卡脖子”问题如何解决?

       根据Agbiolnvestor最新统计,研发上市1个新农药活性成分的成本已经上升到3.01亿美元。新产品的研发、推广离不开品牌方和实体店深入田间地头,与种植户面对面交流沟通,发掘需求,解决难题。但是从目前来看,网络低价销售,扰乱了市场,违反了品牌方与线下销售渠道达成的销售协议,给品牌方带来的不是利润和销量的增长,而是线下实体店在种植户心目中、品牌方在实体店心目中的形象与信用大崩塌。

       如果种植户对实体店不再信任,实体店也不去推广新产品;品牌方没有线下渠道的推广和与种植户的深入交流沟通,不仅失去创新动力,创新没有后劲,而且现有产品也卖不出去,生存都会成问题;种植户没有好的农药用,农业生产安全将受到极大冲击。农药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物质,如果没有利润的支撑,一旦遇到行情波动,无疑将对粮食安全带来巨大挑战!

       所以最后,笔者也想问一句,农药电商,你敢不敢不蹭未经授权的品牌企业、品牌产品的流量,直接做自己的品牌?

63K
热门文章
网站声明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及图片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