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行业步入寒冬的趋势,可能不只是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孙叔宝会长的判断,或也是众多业内人士的切身感受。所以,一切可以提振市场的元素,均会引起极大的关注,特别是能够带来新需求的新因素,甚至是营销的新思路。
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王凤乐等在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于5月9~10在成都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农药行业市场与销售高峰论坛上,分享的新需求和新思路,不只吸引了现场300位左右的业内人士,同时也引起了行业的广泛关注。
2023年杀虫剂需求继续下滑,杀菌剂和除草剂需求继续上升
农药市场的需求,按王凤乐首席的思路,需要从病虫草害的角度去分析。的确,市场有多大,关键要看需求有多大,而农药行业的需求有多大,主要看农药防治的病虫草害发生有多严重。据全国农技中心的统计和预测预报,2023年我国农作物主要病虫草鼠害总体仍维持重发态势,预计全国发生面积将达60亿亩次,防治面积可达70亿亩次。其中小麦“三病一虫”发生面积4.7亿亩次,比2022年增加49.4%。玉米“三虫两病”发生面积5亿亩次,比2022年增加20.8%。而水稻最为严重,“三虫两病”发生面积可达10.1亿亩次,比2022年增加25.1%。
但是,总的用药需求来说,2023年的农药使用量需求与2022年基本持平。根据王凤乐首席的分析,原因有三。首先防病治虫是农药的刚性需求,而且预防性和应急性防控要求较高,使用需求基本稳定。其次是农药减量的必然要求。减量增效和绿色发展,是我们目前农药行业的主题。因此,近年农药总体使用量逐年下降,特别是杀虫剂,自2015年减量行动以来,占比由40%已经下降到了27%。而杀菌剂和除草剂的比重,则分别由24%和31%,增加到了26%和41%。其中,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农药在下降,而双酰胺类和新烟碱类农药的比重在上升。再者,生物育种产业化,可能会带来防治用药的新变化。特别是转基因作物一旦被推广,针对玉米螟和草地贪夜蛾等的更多杀虫剂和乙草胺、莠去津等除草剂将会减少,而草甘膦和草铵膦使用量或将提升。
在此基础上,王凤乐首席表示,针对2023年来说,杀虫杀螨剂的使用量将继续下滑,杀菌剂需求继续上升,而除草剂则因草害持续加重,需求量也持续攀升。
做好产品布局,以客户为导向创新营销!
越是寒冬的时候,创新营销的力度越是强化。但在强化营销之前,非常有必要进行产品的布局。
巴斯夫农业解决方案部亚太区杀菌剂及种衣剂产品线战略市场经理魏纳森通过巴斯夫杀菌剂产品线的战略布局,很好地给我们上了一课。魏纳森经理表示,由于我们已经面临着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农药残留、抗性风险、登记法规和种植收益等多重挑战,所以巴斯夫将聚焦四大作物系统,持续投入病害综合防治方案的创新与开发,满足区域种植者的需求,并通过SDHI类杀菌剂的领先优势,氟唑菌酰胺等独特的有效成分,吡唑醚菌酯的品牌影响力,以及可用于防治不同作物多种病害的生物杀菌剂Serifel®,为种植者带来额外的价值,助力中国农业的可持续新发展。
同样,来自科迪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大中华区市场总监丁莉玲,特别强调了以客户为导向的营销理念。科迪华从品牌方到经销商,再经零售商到农户的价值传递过程,和从作物或农户出发,经同样路径反向思考的过程,均是以经销商为伙伴,以零售商和农户为中心的营销典型。
来自富美实(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市场总监吴艳则表示,为了新一代种植者,富生万物的富美实综合解决方案,正在持续的生物制剂创新中,打造着高产、高质和高价的新农业。
而有了产品布局和营销理念之后,不论是具体营销策略的制订,还是渠道的建设,以及新媒体或数字化的市场操作,均成为了现实的途径。
如目前已经跃居世界第五,而且生物制剂剑指世界第一的UPL集团中国区销售总监黄钟萍表示,选择理念相同的伙伴共创优势体系,共赢社会价值,对产品优势最大化的发挥非常重要。
而作为农药市场新赛道的数字化营销,目前虽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据京东零售农用品业务部农技服务组负责人赵文龙介绍,在农村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市场正在由争渠道向抢农户进行转变,但我们的农化企业却依然面临着互联网渠道缺失等诸多挑战。为此,赵文龙通过互联网战略提出了线上加线下的电商增效策略,因为电商不仅可进行线上的渠道管理,而且可赋能传统渠道,并创造新的业务增长点,带来更多的合作。
2023年的农药需求,虽然总量变化不大,但是不同的品类和不同的品种,甚至不同的品牌均会此消彼长。那么,如何才能守好自己原来那一亩三分地,并创新营销成为增长的那一部分,可能正是各位日思夜想的方向。那么,以上内容,或将为您的想象,提供实现的新力量。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及图片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