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虫苯甲酰胺、丙硫菌唑等将成为种衣剂市场重点登记产品
发布日期:2024-07-15 信息来源:平说种衣剂 作者:唐浩平

 

       种衣剂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在对病虫害的防治以及提高成苗率,提升苗素质等方面已经得到了使用者的认可和市场的验证。比如通过种子包衣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线虫矮化病、花生蛴螬,预防粉籽烂种等领域应用比较成熟,并且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1  我国种衣剂的发展情况和登记概况

1.1  我国种衣剂发展情况

       种衣剂在我国经过飞速发展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但即便如此我国种衣剂在农药制剂中的占比相比农业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虽然近几年的种衣剂的热度不及早几年,但在农药整体大环境不佳的情况下仍平均保持2%左右的增速实属不易,并且这种增速在未来还将持续。

       种衣剂在近几年发展放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种衣剂使用季节性非常强,使用时间集中且一旦错过市场机会就会形成库存,所以很多厂家认为市场份额比较小,加之种衣剂风险大,随之逐渐放弃。

       第二,在种衣剂飞速发展阶段增长强劲,只要有产品就能带来销量和利润,很多企业盲目加入,但随着市场竞争白热化、竞争加剧,加之很多企业缺乏技术储备吃了药害的亏,随之关注度降低。

       说是放缓,其实更多的是回归正常,将一些抱有投机心态的厂商驱逐除外,将行业回归正常才是真正有利于种衣剂行业的发展,有利于消费者。比如,某些企业对种衣剂的研发技术和应用技术没有做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盲目出品,产品推出市场后产生大量的质量问题,不仅给农户和企业带来损失,而且对整个行业也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1.2  种衣剂目前登记情况

       玉米、小麦、水稻、花生是种衣剂登记的四大主要作物,近几年,小众作物上的登记越来越多,如百合、甜菜等。中药材的登记包括种子处理(浸种等)则主要集中在先正达和明德立达两家企业。

       在近5年的登记中,每年种衣剂的登记数量占总登记数量的6%~7%。种衣剂的登记总体呈现平稳的状态。但近几年由于国家登记政策的收紧以及对环境等因素的关注,种衣剂的登记难度不断增加。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错误,下面就分析介绍一些关于种衣剂在登记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2  种衣剂登记否决意见分析

       本文将从产品配方、环境安全、试验、产品性能质量等维度分析常见被否的因素。其中,产品性能方面被否涉及面广,主要为报告类的缺失或不符合要求;环境/安全方面是被否决的重要因素之一;配方方面,则主要集中在配方的合理性上。

2.1  产品立项注意事项——产品配方

       产品配方不合理主要有这几个方面:① 两种杀菌剂混配,其中一种对靶标无活性则该配方不合理;② 有效成分含量过低,与常规种子包衣差异过大,导致包衣不匀,容易浪费;③ 登记推荐用量过少,药种比例大,需提供相关控制措施说明以候证包衣或拌种均匀。

       另外,混剂配比不超过3个,单剂含量梯度不超过3个,也是经常被否的原因。原药中等毒残留不减免,多个化合物以毒性最高的为准。

2.2  产品立项注意事项——环境安全

       环境风险评估主要是鸟类、蜜蜂、土壤微生物安全。施药者健康风险评估主要是暴露场景,暴露场景主要是四场景:包衣(拌种)场景,包括商业化的包衣和手工包衣(拌种);播种场景则包括机械化的播种和手工播种。从暴露场景可以看出,我国的登记评审更加符合国情,像小麦、花生等作物,大部分还是农户自己包衣(拌种)为主。另外,种子安全性试验报告和首次登记需提供种子籽粒的储藏稳定期数据也是被很多企业容易疏忽的因素。

2.3  产品立项注意事项——产品性能质量

       在产品性能方面涉及精甲霜灵和甲霜灵的问题较多。精甲霜灵、甲霜灵在抗低温下目前还没有能完全替代的产品,所以未来这两个化合物的登记还会持续增长。但涉及精甲霜灵的登记中杂质的相关要求不符合成为否决的主要原因。

       另外,在涉及精甲霜灵和甲霜灵的登记中配方的合理性也经常成为被否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试验不符合标准主要包括:室内活性测定靶标选择不合理;配方筛选试验设计不合理;田间药效试验设计不合理等。

       种衣剂独有的否决意见:

       (1)种衣剂登记化合物数量不能超过3个;

       (2)种子处理产品组成中不能缺少成膜剂;

       (3)需提供种子安全性报告;

       (4)原药中等毒以上不减免残留试验;

       (5)氟虫腈仅限原药企业登记;

       (6)首次登记需提供种子籽粒的储藏稳定期数据;

       (7)施药健康风险评估报告暴露场景包括:商业种子处理或手工种子处理和处理后种子播种(手工和机械)暴露场景。

       特别注意:环境风险是被否决的重要评审依据。目前,登记种衣剂的化合物中,杀虫剂基本都对鸟类有风险,大部分的杀菌剂也对鸟类有风险。

       为降低登记风险,在涉及新配方、新使用范围时,在该作物是否登记成为重要的参考因素。

3  登记种衣剂的化合物分析及值得关注的化合物

3.1  杀虫剂

       适合种子处理的杀虫化合物相对较少,目前主要以烟碱类产品为主,噻虫嗪是第一大登记化合物,吡虫啉位居第二,噻虫胺近几年热度持续。毒死蜱、氟虫腈、丁硫克百威限制使用,市场份额不断下降,克百威目前主要还是用于玉米包衣,随着2026年禁用后克百威将进一步释放市场份额。噻虫胺目前在大豆上没有登记,后续其他作物登记会持续增长。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硫双威未来会成为热点,市场潜力巨大。

3.2  杀菌剂

       在种衣剂登记的杀菌化合物中,咯菌腈是首选第一大化合物。咯菌腈首选主要得益于咯菌腈的安全性和拌种后的超长持效期。精甲霜灵、甲霜灵是种衣剂抗低温必需,目前来看还没有较好的替代产品,未来登记预计还会持续增长。三唑类化合物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登记停滞不前。丙硫菌唑、氟唑环菌胺未来会成为热点。

3.3  值得关注的部分化合物

3.3.1  氯虫苯甲酰胺

       氯虫苯甲酰胺以胃毒作用为主,触杀作用次之,具有较强的内吸传导性,对鳞翅目幼虫活性长效,也具有杀卵效果,具有较好渗透性,能通过叶片和茎表面渗透进入植物体内,再经过木质部运输,更好地保护新生组织,也能通过根部吸收。

3.3.2  溴氰虫酰胺

       溴氰虫酰胺为第2代鱼尼丁受体抑制剂类杀虫剂。其作用于昆虫鱼尼丁受体,导致细胞内贮存的钙离子耗尽,引起肌肉麻痹和死亡。这种作用机理与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苯虫酰胺相似,与其它类型杀虫剂无交互抗药性。可有效杀灭鳞翅目幼虫,也可用于杀灭蓟马、蚜虫,以及一些双翅目和鞘翅目害虫。

3.3.3  硫双威

       硫双威全称为硫双灭多威,是一种中等毒性的氨基酸酯类杀虫剂。它对鱼、鸟安全,不具有慢性中毒、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作用,同时对作物也安全。对害虫以胃毒作用为主,几乎没有触杀作用,无熏蒸和内吸作用,有较强的选择性。硫双威包衣不仅防治地下害虫,对线虫防效也比较突出。

3.3.4  氟唑环菌胺

       氟唑环菌胺具有潜在的生物刺激素类似效应(效应类似赤霉素和生长素活性),包衣后可显著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增加根表面积和根系数量。氟唑环菌胺还可以促进产量增加,增强作物的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尤其是在干旱胁迫下可以促进作物光合作用。氟唑环菌胺可以从种子渗透到周围的土壤,从而在种子、根系和茎基部形成一个保护圈。在不同土壤类型中的移动性都较好,可以均匀分布于作物整个根系。氟唑环菌胺杀菌谱广,对多种土传和种传真菌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效,尤其对丝核菌和黑粉菌引起的病害防效出众,可用于水稻、马铃薯、玉米、麦类等作物种子处理。

3.3.5  氟吡菌酰胺

       氟吡菌酰胺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并有较强的内吸传导活性,可以被植物的根茎叶吸收。在土壤中有明显的移动性,它能够缓慢而均匀地分布在土壤的中上层,这样就能在作物根际范围内有效且长时间地保护根系免受线虫侵染。氟吡菌酰胺在土壤中稳定存在,可以持续被作物根系吸收,达到杀线虫杀菌的作用,持效期长。氟吡菌酰胺毒性低,活性高,用药量少,是第一个对人和环境低毒的杀线虫药剂。

3.3.6  丙硫菌唑

       丙硫菌唑具有很好的内吸作用,优异的保护、治疗和铲除活性,持效期长,对作物安全,杀菌谱广,丙硫菌唑不仅对镰刀菌防效显著而且阻止镰刀菌的抗性发展,作为种子处理剂,丙硫菌唑还有非常好的壮苗促根效果,增加作物抗逆能力,预防早衰,增加产量。

3.3.7  其他值得关注的适合种子处理的化合物

4  种衣剂作物布局

       关于市场容量,作为种衣剂通过种子需求量和种子处理占比即可直观地衡量市场大小。按用种量来说,小麦市场容量巨大,主要是小麦每亩用种量大,达到30~40斤。但小麦种衣剂市场主要还是农户自己拌种为主,参与竞争的企业多,市场份额对于每个企业都比较分散。相比玉米种子商品化率高,种子在出厂前已经包衣,在玉米种衣剂市场专门做种业的企业少,国内主要就集中在几家,所以每个企业的销售额较高。

       尽管小麦种衣剂市场竞争激烈,但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是最容易进入的区域,小麦种衣剂对病虫害的防治诉求比较低,加之小麦耐药性高,不容易出现药害,相比花生种衣剂要防烂种,防蛴螬,小麦种衣剂对质量要求仅为艳丽的颜色。但近几年小麦茎基腐病发生严重,越来越多的大户对高端的种衣剂需求在增加。所以种衣剂上小麦作物的布局仍然是很多企业的首选。

4.1  玉米作物

       玉米种衣剂主要还是种业在用,目前使用主流配方:噻虫嗪+精甲·咯+戊唑醇。近几年玉米茎基腐病也发生严重,成为全国性的重点病害;地下害虫、蚜虫局部区域严重发生。克百威北方春播玉米包衣主要防治地下害虫;随着克百威禁用,噻虫胺、硫双威用量增加,氯虫苯甲酰胺登记增多。

       值得关注的化合物: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氟唑环菌胺。

       国内操作玉米种业的企业虽然不多,但相互之间竞争也很激烈,对于新晋想做种业的企业来讲,如果没有深入的战略研究不建议贸然进入。

4.2  小麦作物

       小麦种衣剂是参与企业最多的作物,竞争异常激烈。2000年左右是小麦种衣剂飞速发展的阶段,同时小麦茎基腐病也开始逐年严重,虽然小麦茎基腐病等根部病害的严重发生主要是由小麦秸秆还田导致,但病害逐年严重发生也侧面说明小麦种衣剂在使用上还存在很多问题。

       随着小麦茎基腐病逐年严重以及部分区域地下害虫的发生,加上土地流转种植大户的出现,对小麦种衣剂的防效诉求逐渐增加,高质量的小麦种衣剂需求不断增加。小麦个别种业已经在出厂前包衣。

       值得重点关注的化合物有:丙硫菌唑、氰烯菌酯;未来杀虫则以噻虫胺为主流。

4.3  花生

       关于花生种衣剂,很多企业可能在这上面吃过亏,尤其是春花生烂种,或者蛴螬没防住。花生种衣剂相比小麦对防治目标有明确的诉求,尤其是春花生的烂种和蛴螬。虽没有登记预防烂种的种衣剂,但只要拌种就默认是可以防低温烂种的。白绢病、蛴螬、烂种是花生种植的三大主要问题,另外花生死苗早衰、花生青枯病在老花生区逐年严重。

       值得关注的化合物: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另外,在防治花生白绢病上面,除了目前认为比较好的噻呋酰胺外,其他杀菌剂的探索还比较少。

4.4  水稻

       水稻应该是我国最早进行种子处理的大田作物,由过去的浸种逐步到现在的种子包衣(拌种),在对水稻苗期病害防治上取得了显著的防效。水稻恶苗、立枯和烂秧病是苗期主要三大病害,蓟马近几年危害严重,稻象甲未来有可能会成为一个重点害虫,通过种子包衣(拌种)防治稻象甲在国内还没有登记产品,但在国外应用比较广泛。

       值得关注的化合物:氟唑环菌胺、丙硫菌唑。

4.5  大豆

       大豆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和黄淮海区域,近几年播种面积有所增加,大豆根结线虫主要以克百威拌种防治,其他使用配方以噻虫嗪·咯菌腈·精甲霜灵为主流。克百威禁用后无登记防治大豆线虫产品。另外,目前大豆种衣剂大部分是克百威复配的,随着克百威禁用大豆种衣剂数量急剧下降。

       值得关注的化合物:硫双威、氟吡菌酰胺。

4.6  生长调节剂(生物刺激素)等在种衣剂领域的应用

       土壤退化、气候异常、耕作方式的变化以及对优质苗的需求等推动生长调节剂、生物刺激素和微生物菌剂在种衣剂上的应用。尤其是在花生死苗上,微生物菌剂拌种表现出更好的防效,另外,在延长保护期上,微生物菌剂同样有着良好的表现。

       生长调节剂和生物刺激素作物种衣剂主要实现两大功能:提高抗非生物逆境胁迫和调节生长。抗非生物逆境胁迫主要有:① 抗低温粉籽、烂种;② 抗旱、抗寒、抗涝渍、盐渍;③ 抗除草剂药害等。调节生长主要有:① 促进生长;② 控制生长;③ 增加产量;④ 促根壮苗;⑤ 促进萌发等。

4.7  其他值得关注的种衣剂市场

       油菜:油菜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面积近1亿亩。虽然油菜用种量少,但拌种的需求在增加,加上1亿亩的面积,值得关注。油菜拌种主要防治菌核病、根肿病和蚜虫等。

       中药材:近几年我国中药材的种植面积呈快速增长趋势,目前,种植面积约5,638万亩。中药材经济价值高,种植区域相对集中,土传病害严重,根腐病、死苗烂根需求旺盛。

       大蒜:大蒜是我们国家重要的调味蔬菜,并且出口量也大。大蒜播种面积在1,200万亩左右,种植比较集中的区域在山东、江苏和河南等地。大蒜每亩用种量在200~300斤,拌种主要防治根腐病、紫斑病和蒜蛆等。

       线虫:种子包衣在防治线虫的应用上,玉米线虫矮化病、大豆根结线虫应用技术都比较成熟,并且取得了较好防治效果。近几年,小麦、花生、水稻等作物线虫的危害也逐年在增加,但整体危害程度相对较轻,除水稻外大部分并没有引起过多的关注。

       驱鸟种衣剂:鸟类对播种后种子的取食以及对幼苗的危害已经严重地影响农业生产,春播的玉米、水稻、花生等作物深受其害。目前对驱鸟剂的管理制度还不够细化深入,也阻碍了很多企业在驱鸟种衣剂上面的研究和投入,但随着制度的进一步细化未来会有更多的企业参与到这块市场。

5  展望

       种子包衣(拌种)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符合预防为主的植保防治方针,可以减少农药使用次数降低农药的用量,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对土传种传病害具有较好的防效,能提高苗素质、培育壮苗,对作物增产奠定良好的基础。尽管在目前的应用中还存在使用不便,比如小麦拌种费时费事、拌种后经常出现药害、防效不及预期等,但这些问题不能归罪于种衣剂本身,很多原因还在于在使用上不规范,以及部分厂商对使用技术等没有做深入的研究、盲目推广导致的。在拌种的便捷性上,近几年很多拌种机械也逐年在升级,拌种费时费事的窘境逐年在改善。随着土地流转大种植户的出现,对高品质的种衣剂需求增加,未来种衣剂的市场份额还将持续增长,市场也会逐步向技术性和长期经营的企业集中。

63K
热门文章
网站声明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及图片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