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唑醇是一种羟乙基三唑衍生物,属三唑类内吸杀菌剂,最先由德国拜耳公司于1986年开发的一种高效、低毒杀菌剂。
戊唑醇因其杀菌谱广、活性高、持效期长、且对许多包括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作物安全,既可用作叶面喷雾剂,也可用作种子处理剂来使用,主要用来防治小麦、花生、蔬菜、香蕉、苹果、梨等作物上的多种真菌病害,一般对白粉菌属、柄锈菌属、喙孢属、核腔菌属和壳针孢属菌引起的病害均能有效地防治。戊唑醇已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65种作物上取得登记,并得到广泛应用。
戊唑醇的市场
由于戊唑醇与传统的三唑类杀菌剂相比,还存在着其它作用位点,因而戊唑醇的杀菌活性谱显得更宽。自1988年戊唑醇上市后的全球销售额,很快超越了其他三唑类杀菌剂(如三唑酮、粉唑醇、叶菌唑、三唑醇、腈菌唑、丙环唑、四氟醚唑、苯醚甲环唑等)品种。
1998年其全球销售额就达2.78亿美元,2003年全球销售额为3.60亿美元,在2003年以前一直位居全球杀菌剂市场的首位。2005年增长至顶峰为5.05亿美元,当时就成为三唑类杀菌剂(20多个品种)中销售额和年增长率(如1999/2005为16.8%)最高的一个品种。2007年后全球销售额虽有所下降也达到4.85亿美元,次于嘧菌酯(6.15亿美元),位居全球杀菌剂市场的次位。
随后几年,由于Strobilurins类杀菌剂和其它新颖杀菌剂的开发和崛起,以及同门三唑类杀菌剂品种的竞争,戊唑醇全球销售额逐年下降,2009年为4.15亿美元,2010年约4.00亿美元,其全球销售额(仅次于嘧菌酯、吡唑醚菌酯、代森锰锌、肟菌酯、氟环唑、丙硫菌唑)已退之为杀菌剂第7位。
这之后几年,戊唑醇销售额又恢复了其活力,2012年戊唑醇全球销售额上升至5.00亿美元,2014年更升至5.70亿美元,但仍稍低于同门类三唑类杀菌剂的环丙唑醇(5.95亿美元)和氟环唑(5.75亿美元),位列第3位。2015年因受全球天气原因(各农药产品都有下降)其销售额也稍有下降,为5.30亿美元,但仍超过氟环唑(5.20亿美元)和环丙唑醇(4.55亿美元),又重新恢复占据三唑类杀菌剂销售市场的首位。在2016年戊唑醇销售额又增至5.75亿美元,继续超过同门类三唑类杀菌剂氟环唑(4.90亿美元)和环丙唑醇(4.50亿美元),不仅稳居三唑类杀菌剂全球销售市场的首位,而且成为当年位列全球杀菌剂销售额的第6位(仅次于嘧菌酯、丙硫菌唑、吡唑醚菌酯、代森锰锌和肟菌酯)品种。
据有关资料报道,2016年戊唑醇全球用量大约在1.2万吨(折百),近3年的用量增长了7.28%。2016年中国和巴西成为全球戊唑醇用量最大的国家,分别为1,921吨(折百)和1,528吨(折百),之后为俄罗斯、德国、法国、乌克兰等国家,使用量分别为875吨(折百)、739吨(折百)、532吨(折百)、465吨(折百);主要应用作物依次为谷物、果蔬、油菜、水稻、大豆、玉米、其他/非农,分别为5,234吨(折百)、2,012吨(折百)、1,082吨(折百)、1,026吨(折百)、849吨(折百)、832吨(折百)、701吨(折百)。
据有关资料报道,2018年全球戊唑醇市场规模达到8.18亿美元,全球戊唑醇使用主要集中在大田作物上,其使用量占总体使用的近8成。其中麦类作物上,戊唑醇使用量为5,714.42吨,占市场总量的44.5%,且市场以戊唑醇单剂剂型为主。其次全球戊唑醇在油菜和水稻上使用量分别为1,193.86吨和1,106.13吨,两者几乎相当,玉米和大豆使用量分别为980.45吨和724.23吨。
我国戊唑醇生产主要有盐城辉煌(产量2,500吨)、江苏剑牌(2,200吨)、江苏黄海(1,200吨)、七洲绿色(1,000吨)、华邦颖泰(1,000吨)和宁波中化(800吨)、上虞颖泰(420吨)等企业,也是目前生产戊唑醇产量最多的国家(拜耳产能约4,000吨,印度也有少量生产),生产能力超过1.3万吨,产量在7,500~8,000吨之间,其中大部分供出口,其余为国内使用。
戊唑醇剂型产品
戊唑醇理化性质:原药外观为无色晶体,熔点105℃,比重1.25(26℃)。溶解度(20℃):水36 mg/L(pH 5~6),异丙醇和甲苯50~100 g/L,二氯甲烷>200 g/L,己烷<0.1 g/L。稳定性:(在pH4~9,22℃)水解DT50>1年。毒性:属低毒。
按理化性质,戊唑醇可以加工的剂型较多,有乳油、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乳剂、水分散粒剂、悬浮种子处理剂、可分散油悬浮剂、微乳剂等产品,其中不乏有许多优秀的复配产品,使得戊唑醇品种发挥了更大的市场价值。
如2015年富美实上市Fame-TR(氟嘧菌酯+戊唑醇)产品,通过两种作用机理的组合,可以用来优化抗性管理。试验结果表明,Fame-TR能够起到保护性防治根部及苗期病害,包括币斑病、雪霉病、春季死斑病和主要的斑点病等的作用。此外,ViGold-TR(氟嘧菌酯+戊唑醇)产品用于水稻和蔬菜,在大田使用中表现优异,能够在水稻灌浆期促进稻穗齐整,并使稻叶更久地保持绿色,比使用其他杀菌剂得到稻谷的品质更好,并在印度尼西亚上市。
从2015—2017年戊唑醇在国内登记的产品来看,其中以悬浮剂(SC)、水分散粒剂(WG)、可湿性粉剂(WP)、悬浮种子处理剂(FS)产品居多,特别是复配产品较多。除此之外,尚有少量的水乳剂(EW)、微乳剂(ME)、可分散油悬浮剂(OD)产品。
(1)悬浮剂。单剂产品含量以12.5%、30%、43%或430 g/L(占大多数),还有不少复配产品,如吡唑醚菌酯·戊唑醇(10%+20%、13.3%+26.7%)、烯肟菌胺·戊唑醇(10%+10%)、异菌脲·戊唑醇(20%+15%、12%+8%)、噻森酮·戊唑醇(20%+10%)、嘧菌酯·戊唑醇(20%+30%、10%+20%)、醚菌酯·戊唑醇(15%+25%、10%+20%)、多菌灵·戊唑醇(35%+5%、30%+12%)、百菌清·戊唑醇(35%+8%、31.5%+10.5%)、肟菌酯·戊唑醇(14%+28%)和噻呋酰胺·戊唑醇(24%+12%)等。
(2)水分散粒剂。单剂产品有25%、70%和80%等,还有不少复配产品,如多菌灵·戊唑醇(45%+15%)、丙森锌·戊唑醇(60%+10%)、肟菌酯·戊唑醇(25%+50%)、克菌丹·戊唑醇(64%+16%)、甲基硫菌灵·戊唑醇(50%+10%、72%+8%)、戊唑醇·嘧菌酯(35%+10%)、苯醚甲环唑·戊唑醇(2%+18%)和二氰蒽醌·戊唑醇(40%+20%)等。
尤其是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的75%肟菌酯·戊唑醇WG,商品名拿敌稳®,是由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肟菌酯与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强强联手复配而成的水分散粒剂产品,既具有保护作用,又具有治疗效果。该产品是中国销量最大的杀菌剂,它具有高效、广谱、内吸性强、持效期长的特点,可用于多种作物防治主要真菌病害;还能促进作物对氮和碳的吸收,提高作物的抗逆性,而且具有独特的植物健康功能。
迄今为止,该产品已上市十多年,其市场在全球已覆盖111个国家,它也是在中国销量最大的杀菌剂产品,是拜耳公司目前在国内推出“拜耳更多水稻”方案中的功臣,可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以及其他真菌病害,从而实现防病保产(增加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碳水化合物和能量、提高氮和碳的利用率,促进作物健康生长,激活作物自身应急反应,抵御逆境因子的影响,调节激素平衡,抑制乙烯等衰老物质的产生数量,延缓衰老等)作用,在国内水稻上应用后的真实反应是水稻穗大、颗粒饱满、米质好。
以此为榜样,杭州宇龙化工公司开发了75%肟菌酯·戊唑醇(25%+50%)WG,商品名宇龙稳收®产品,农药登记证号:PD20170533。该WG产品,采用悬浮剂技术加工成悬浮液,经喷雾干燥造粒法制得干悬浮剂产品;有入水速溶,不沉淀,不堵喷头,无需二次稀释,省时省力,农药利用率更高,可被大小农户广泛使用及用于飞防作业。该产品还具备拜耳作物科学公司拿敌稳®产品所具有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3)可湿性粉剂。单剂产品主要有25%、70%和80%等,还有不少复配产品如吡唑醚菌酯·戊唑醇(8%+37%)、福美双·戊唑醇(25%+55%)、咪鲜胺锰盐·戊唑醇(20%+10%、35%+7%)、多菌灵·戊唑醇(50%+30%)、丙森锌·戊唑醇(60%+10%、65%+5%)、甲基硫菌灵·戊唑醇(38%+10%)、代森锰锌·戊唑醇(45%+5%)、春雷霉素·戊唑醇(5%+15%、2%+13%)等。
(4)悬浮种子处理剂。单剂产品主要为6%和60 g/L(这包括德国拜耳公司和数十家国内农药生产企业),此外江苏龙灯化学公司登记50 g/L戊唑醇FS,而美国科聚亚公司在国内登记80 g/L戊唑醇FS;还有不少复配产品,如噻虫嗪·戊唑醇(9.4%+0.6%、6.46%+ 0.54%)、克百威·戊唑醇(7%+0.5%)、福美双·戊唑醇(9.8%+0.4%)、吡虫啉·戊唑醇(10.2%+0.8%)、丁硫·戊唑醇(7%+0.6%)、甲霜灵·戊唑醇·嘧菌酯(2%+4%+4%)、福美双·戊唑醇·吡虫啉(14.4%+0.6%+5%)等。
(5)水乳剂。单剂产品主要为250 g/L;复配产品有咪鲜胺·戊唑醇(133 g/L+264 g/L、30%+15%)、苯醚甲环唑·戊唑醇(25%+25%)EW、戊唑醇·丙环唑(25%+15%)EW等。国外生产销售的25%戊唑醇EW,商品名25%富力库(Folicur),早已在国内登记用于叶面喷雾防治香焦叶斑病等多种病害,并已获得用户好评。
(6)微乳剂。单剂产品主要为6%,复配产品有咪鲜胺·戊唑醇(26.7%+13.3%)。
(7)可分散油悬浮剂。烯肟菌胺·戊唑醇(6%+6%)。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及图片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