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除草剂的持续和大量使用,近些年越来越多的杂草对三嗪类、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抑制剂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抑制剂等类别的一些除草剂产生抗性。目前,抗性杂草已发展成为全球性问题且越来越严重,如何有效地应对全球抗性杂草治理事宜,是最现实、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回顾近年全球新登记或上市的除草剂产品,可以发现具有新型作用机制的除草剂备受青睐,特别是对羟基丙酮酸双氧化酶(HPPD)抑制剂类除草剂,其中硝磺草酮和苯唑草酮是HPPD抑制剂类除草剂的优秀代表,近年来硝磺草酮和苯唑草酮全球年销售额均突破1亿美元,其典型的特点就是具有广泛的可混配性。观察发现,有农药生产企业正开发硝磺草酮和苯唑草酮相混配的产品,那么这两种成分是否适合混配呢?编者将个人认识总结如下。
硝磺草酮:先正达开发的HPPD抑制剂类除草剂,最终影响类胡萝卜素的合成。具有内吸性、触杀性,通过植物的种子、根、芽、叶快速吸收,并经木质部及韧皮部向顶、向基传导。可用于防除玉米、甘蔗、水稻、谷物、高粱等作物田一年生阔叶杂草及部分禾本科杂草,如苘麻、苋菜、藜、蓼、稗草、马唐等。市场表现:2001年上市,2009年全销售额即为4.42亿美元、2010年4.65亿美元、2011年5.35亿美元,2013年为6.60亿美元,2014年为6.70亿美元,2015年为6.10亿美元,2016年为6.50亿美元,2018年为7.80亿美元,2019年为8.00亿美元创历史最高水平,2002—201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2.8%。
苯唑草酮:巴斯夫开发的HPPD抑制剂类除草剂,最终影响类胡萝卜素的合成。具有内吸性,可以被植物的叶、根和茎吸收。主要用于玉米田,也可用于谷物、水稻、非作物领域等,防除一年生杂草,如马唐、稗草、牛筋草、狗尾草、野黍、藜、蓼、苘麻、反枝苋、豚草、曼陀罗、马齿苋、苍耳、龙葵等。市场表现:2006年上市,全球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09—2014年复合年增长率为33.6%,2015年全球销售额为0.80亿美元,2016年为0.90亿美元,2018年为1.02亿美元,2019年为1.04亿美元。
硝磺草酮和苯唑草酮对杂草的防除效果优异,市场表现良好,那么两者是否可以混配呢?
同一作用机制的药剂混配使用,往往会产生比较严重的交互抗性。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编著的《农药登记知识问答》一书第369问“混配制剂原则上不予登记的情形有哪些?”中第5五条已明确“相同作用机制的药剂混配”原则上不予以批准。
混配使用相同作用机理的除草剂:一方面,无法降低药剂对杂草的单一选择压,对预防和减缓杂草抗药性的效果不大;另一方面,通常无法扩大防治的杂草谱,无法凸显混配增效或者混配扩大防治谱的目的。
硝磺草酮和苯唑草酮同属HPPD抑制剂类除草剂,如无充分的资料表明二者混配不具有交互抗性,产品恐怕是难以获得批准的,而且从理论和现实来看这恐怕也是难以证明的。类似的情况还有特丁津+硝磺草酮+苯唑草酮、硝磺草酮+苯唑草酮+莠去津等都属于同类混配药剂,若您正在开展类似产品的登记,建议您停止后续试验,及时止损方为明智之举。
单一使用作用机理相同的除草剂,加速了杂草抗药性的发展,而将作用机理不同的除草剂混配使用,在延缓抗药性的同时,还增加了除草效果。这样的产品一方面在登记上很大程度迎合了政策的要求,极大程度上减少了登记投入打水漂的情况;另一方面,该类产品因其卓越的防效,在田间地头也必将受到广大种植户的青睐。笔者结合日常工作实践及国内外登记、市场及新优产品发展趋势,整理了一批能经受“登记”和“市场”双重考验的配方“砜吡草唑+嗪草酮+丙炔氟草胺、砜吡草唑+丙炔氟草胺、砜吡草唑+二甲戊灵、砜吡草唑+唑草酮、砜吡草唑+氰草津、丙炔氟草胺+特丁津、苯唑草酮+乙草胺、异噁唑草酮+特丁津+精异丙甲草胺、乙草胺+异噁唑草酮+莠去津、异噁唑草酮+莠去津、乙草胺+异噁唑草酮+扑草净”。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及图片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