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5年玉米田杂草防控技术意见
发布日期:2025-04-23 信息来源:江苏植保 作者:江苏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

 

       近年来,随着少耕免耕等轻简化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机械跨区作业、杂草抗药性上升、极端天气多发频发等导致玉米田杂草种群越来越复杂、恶性杂草种类越来越多、田间出草密度越来越大、杂草竞争力越来越强,我省玉米田杂草防控面临挑战,严重威胁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有效防控玉米田杂草发生危害,推动大面积单产提升,特制定2025年江苏省玉米田杂草防控技术意见。

1  防除目标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和农药科学安全使用为目标,示范推广应用“农业措施为基础、土壤封闭为重点、茎叶喷雾为补充”的综合控草措施,重点防控马唐属、稗属等禾本科杂草,反枝苋、鸭跖草、田旋花等阔叶杂草,实现玉米田杂草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防治效果90%以上,杂草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

2  防控原则

       综合防控。推广应用坚持生态控草与化学除草相结合,及时清除田埂、沟渠等处的杂草,充分发挥深耕深翻、地膜覆盖等农业、物理措施作用,降低出草基数。

       治早治小。坚持“土壤封闭为主、茎叶处理为辅”的化除除草措施,结合栽培模式、土壤墒情和田间苗情草情等,优先选择土壤封闭除草,茎叶处理要掌握在杂草出苗期和幼苗期趁早进行。

       科学增效。选用高效安全的除草剂品种和增效助剂,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除草剂品种,杜绝超剂量、不合理用药,减少药害事故发生。

3  技术措施

3.1  生态控草

       农业措施。在杂草结实前,及时清除田间沟渠、地边和田埂杂草,减少杂草种子扩散进入农田。选用耐密品种,采取精量播种、一播全苗的措施,合理播种密度,通过作物群体优势抑制杂草发生。采取玉米间作套种大豆、花生、绿豆等作物,减少伴生杂草发生。强化田间肥水管理,提高玉米对杂草的竞争力。

       物理措施。玉米苗期至大喇叭口期,结合施肥作业同步开展机械中耕培土,防除玉米植株行间杂草。

       生态措施。推行秸秆覆盖技术,将小麦、大豆、油菜等前茬作物秸秆粉碎后覆盖地表,通过物理阻隔方式降低杂草出苗基数。

3.2  化学除草

       结合土壤墒情和秸秆还田等情况,采用“一封一杀”的防控策略。“一封”:播后苗前优先选用精异丙甲草胺(或氟噻草胺、砜吡草唑、乙草胺、异丙草胺)+唑嘧磺草胺(或特丁津、莠去津)进行土壤封闭处理;“一杀”:在玉米3~5叶期,杂草2~5叶期,选用烟嘧磺隆、硝磺草酮、苯唑氟草酮、苯唑草酮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治稗草、马唐、牛筋草等禾本科杂草,选用灭草松、氯氟吡氧乙酸、二氯吡啶酸、硝磺草酮、环磺酮、莠去津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治反枝苋、马齿苋、鸭跖草、藜、田旋花等阔叶杂草。

4  注意事项

       (1)要根据田间草相,合理选择高效对路除草剂品种,避免长期单一使用同一作用机理的除草剂品种,交替轮换用药,延缓杂草抗药性的产生。

       (2)土壤封闭除草要在作物移栽前或播后苗前施药,茎叶处理除草宜在杂草2~5叶期进行。选择晴天无风时用药,气温较高时选择在上午10点前、下午4点以后施药,阴雨天、大风天禁止用药,以防药效降低及雾滴飘移产生药害。

       (3)根据所用施药器械类型合理设置兑水量,确保喷雾均匀、不重喷、不漏喷。喷施土壤封闭除草剂时用水量要适当加大,每亩用水量30~40 kg为宜。配药时,采用二次稀释,严格掌握用药量,禁止超剂量超范围使用。

       (4)莠去津属于长残留除草剂,使用量应控制在每亩38克(按有效成分计)以下;使用过莠去津的玉米田,要谨慎选择下茬作物,以防产生药害。没有添加安全剂的烟嘧磺隆在糯玉米等敏感品种上使用可能会造成药害,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

       (5)在生物育种品种批准种植区域,选用农业农村部审定的转基因耐除草剂玉米品种,配套使用已经登记的草甘膦(或草铵膦)。玉米4~6叶期(大喇叭口期慎用),待杂草出齐后,在2级风以下的天气茎叶喷施草甘膦防除杂草。不推荐使用植保无人机使用草甘膦(或草铵膦)等非选择性药剂,以防造成大面积药害。

63K
热门文章
网站声明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及图片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