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拔节后田管是关键
发布日期:2020-02-28 作者:江苏农技推广总站

 

       今年越冬期间气温明显偏高,小麦生育进程明显提前,有利于晚播弱苗转化升级。据近期全省小麦苗情数据汇总分析,返青期苗情总体较好,但受2月中旬低温寒潮天气影响,部分早播、提前拔节的小麦已经表现出明显冻害。当前,“雨水”节气已过,气温明显回升,大面积生产小麦已经或即将进入拔节期,同时病虫草害及雨涝渍害等也进入高发阶段,正是春季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段。

       214日夜里至17日,全省出现一次大范围雨雪降温过程,24小时气温最大降幅达1015℃,降温强度为近60年来2月之最,1517日绝大部分地区最低气温均在零下,其中淮北、江淮之间和苏南西部最低气温-6.4-2.2℃。受此次寒潮影响,部分早播已拔节小麦出现明显冻害。据13市调查统计,全省小麦冻害发生面积856.7万亩,占24.8%,其中一般性冻害(一级,叶片冻害,对产量基本无影响)729.1万亩、占21.1%,中度冻害(二级和三级,群体茎蘖幼穗冻死率30%左右,对产量影响10%以内)110.7万亩、占3.2%,严重冻害(四级和五级,群体茎蘖幼穗冻死率50%以上,对产量影响30%以上)16.9万亩、占0.5%,主要集中在苏中地区。由于这次低温寒潮来得相对较早,对处于拔节初期及未拔节小麦影响不大,对播期较早已有两个以上节间伸长的拔节小麦影响较大,但长势和产量仍有较大的回旋余地。未来若再发生严重“倒春寒”天气,特别是气温降到0℃以下,生育进程大幅度提前、拔长2个以上节间的小麦发生冻害的可能性和对最终产量的影响会进一步加大。

       拔节至抽穗扬花阶段是小麦吸收肥水的高峰期,正是落实高效施肥、化除防病、抗灾应变等春季田管措施的关键时期,要着重抓好以下技术措施的落实:

       清沟理墒防止渍害 小麦返青拔节后渍害会严重损害根系活力和功能,影响根系生长发育及对养分、水分的吸收。田间湿度大,也易加快小麦纹枯病、锈病、白粉病等的发病和传播危害,不利于地上部功能叶片的光合作用。由于历经冬春冻融、坍塌,部分田块沟系堵塞、排水不畅,需及时清沟、理墒、疏通,保证田内外沟系排水通畅,做到雨止田干。

       抢抓适宜天气化除 杂草达标的田块,要在拔节之前(部分除草剂可在拔节初期以前)及时进行化学除草。近期气温回升,要抓住有利时机搞好化除,分清草相,选准药剂,用好药量,同时密切关注天气预报,避免低温寒潮前后用药,做到安全化除,防止“冻药害”。

       施好拔节孕穗肥 拔节肥应掌握在“叶色正常褪淡、高峰苗下降、植株基部第一节间基本定长、第二节间开始伸长、叶龄余数2.5(倒3叶期)”时适时追施,一般每亩施45%三元复合肥1520公斤加尿素510公斤。在实际生产中还要根据“旺苗适当推迟,弱苗适当提前,群体生长量小宜多施,群体生长量大应少施”的原则灵活掌握。孕穗肥应当在剑叶抽出期施用,对于今年3月上旬之前拔节较早的田块,拔节肥和孕穗肥两次追施格外重要,第一次拔节肥以复合肥为主,根据长势长相适量加施尿素;第二次孕穗肥以每亩58公斤尿素为宜。对订单生产的优质弱筋小麦,为保弱筋品质,应控氮前移,以施用拔节肥为主,不宜追施孕穗肥。返青肥施用较多的田块,如拔节期叶色不褪淡则相应推迟拔节肥施用。晚播小麦拔节较迟、后期生长较快,可掌握在倒2叶期一次性追施拔节孕穗肥即可。

       增施冻害恢复(补救)肥 拔节后遭受严重冻害的田块,要及时剥查主茎和大分蘖幼穗,根据田间冻害程度迅速增施恢复肥,且不能与拔节肥相抵消,以促进动摇分蘖成穗。仅叶片受冻,心叶、分蘖、节根、茎鞘仍正常生长的小麦,茎端生长点或幼穗亦正常,可不必增施恢复(补救)肥;主茎和大分蘖幼穗冻死率在10%30%的麦田,每亩增施尿素5公斤左右;冻死率超30%的麦田每递增10个百分点,每亩增施尿素约2公斤;最高不超过15公斤(主茎和大分蘖幼穗冻死率80%100%)。

       预防为主加强病害防治 我省小麦生育中后期以“三病两虫”(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蚜虫、黏虫)为主,要科学防控、科学用药。一般应掌握在发病初期主动用药,拔节初期及早防治纹枯病,在倒2叶至孕穗期防治白粉病,而赤霉病防控要根据“预防为主、主动出击”的原则,且打药时间应精准,一般掌握在初花期主动打药、一周后盛花期再打、雨后补打。强化“一喷三防”,结合病虫防治进行药肥混喷,可一喷多防、保绿防衰、增粒增重。

 

63K
热门文章
网站声明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