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种子处理技术,防治玉米水稻瓜菜病虫害
发布日期:2020-03-12 信息来源:农资导报农药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

       气候渐暖,农作物病害也逐渐多发起来。疫情还未完全消去,农资、人力的运输一定程度受阻,此时作物病害的科学、高效防控更显重要。

       近日,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化学防治专业委员会发起保障春耕,战有我倡议,号召委员会专家为我国春耕生产中农作物病害防控进言献策。

       全国30余位知名植保专家响应倡议,针对春耕农作物病害防控技术提出了宝贵意见。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化学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刘西莉表示,防控疫情和保障春耕仍是当前农业生产生活的两大主题。服务农业生产是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化学防治专业委员的核心任务。病虫害防治为古时惊蛰之后最为重要的农事活动之一。为保障春耕粮食生产,战期间继续做好指导农民科学防控农作物病害的相关工作,专业委员会各位专家委员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就春耕期间如何科学有效防控农作物病害踊跃地献策支招。

 

加强瓜菜种子处理技术应用,防控种传病害传播

赵廷昌

       (赵廷昌,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团队首席专家。主要从事西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等植物细菌性病害的研究和防控)

       目前我国的西瓜主产区均有一种极具杀伤力的病害,老百姓俗称阴皮病”“尿炕病”“果腐病。该病害是发生在西瓜等葫芦科作物上的一种严重的世界性检疫病害,可导致西瓜育苗失败、制种田和商品西瓜田减产,严重的甚至绝产。在我国西瓜主产区上述情况每年都有大量发生,每年都会因该病害的防控不利,导致大幅度减产甚至是绝产的事件。

       尤其在田间还没熟好的西瓜感病后就被瓜农扔出田外,导致了病害的传播和蔓延,造成了西瓜细菌性果斑病对西瓜生产的巨大威胁。病害一旦发生,很难控制,经常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该病害的防治还是以种子处理为主,以防控种传病害的传播和蔓延。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开发的杀菌剂1号,主要用于西瓜/甜瓜种子在播种前的消毒处理,以消除种子表面携带的种传病原菌,如生产上危害严重的毁灭性种传病害——细菌性果斑病菌等。

       技术操作如下:用杀菌剂1”200 倍液(现配现用),浸泡西瓜/甜瓜种子 1小时(药液量以淹没种子为宜);然后用清水冲洗 45 次,每次用水量约为药剂用量的 10 倍为好,每次用水浸泡时间为10 分钟左右,或流水冲洗 30 分钟,冲洗过程中不断搅拌种子;清洗好的种子可以催芽播种。

       如有作物病虫害防治相关问题,可通过邮箱zhaotgcg@163.com咨询赵廷昌研究员。

 

做好春播备耕中的玉米种子处理

刘西莉

       (刘西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化学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第六届全国有害生物抗药性风险评估专家组成员。主要从事植物病原菌抗药性及种子处理技术相关研究)

       各地在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时,全国春耕备耕和春季田管进入了关键时期,目前我国华南地区、黄淮海地区、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玉米生产也进入到春播或备耕阶段,及时做好玉米种子处理对于防控玉米种苗期病虫害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我国种传、土传病害防治专家提出了相关的应对措施。

克服困难,做好疫情期间的种子处理

       玉米生育期较长,在不同生育时期均有病、虫害发生,其中种苗期会受到很多病虫害的侵袭,严重时导致缺苗断垅,直接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制约了玉米的稳产和丰产。

       其中,玉米生长中常见的种传、土传病害包括玉米苗枯病、茎基腐病、瘤黑粉病、丝黑穗病和穗腐病等,同时,还会遭受到地下害虫、蚜虫及其传播的粗缩病的危害。

       因此,加强玉米种子处理,对于有效控制玉米种苗期或中后期病虫害发生和危害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从源头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春耕玉米种子处理的几点建议

       (1)选择适宜的药剂进行种衣剂包衣或药剂拌种,提高种子出苗率。

       生产中用于防治玉米苗枯病和茎基腐病等病害的种子处理剂及其桶混产品有很多,包括满适金、适麦丹、顶苗新以及丙硫菌唑+戊唑醇、戊唑醇+嘧菌酯+甲霜灵等二元或者三元复配种子处理剂或桶混产品等,其中,产品的主要有效成分包括多菌灵、咪鲜胺、咯菌腈、戊唑醇、种菌唑、灭菌唑、苯醚甲环唑、嘧菌酯、吡唑醚菌酯、氟唑菌苯胺和氟唑菌酰羟胺等。

       农户需根据当地历年病虫害发生发展情况,以及2020年病虫害预测预报结果,并结合当地春播期间天气预报情况,进行药剂的合理选择,避免药剂选择不当而导致药害产生。

       (2)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预防春季倒春寒为害。

       倒春寒又叫早春冻害,指初春气温回升较快,而后期出现阶段性气温偏低的天气现象。即春季气温回升以后,因寒潮到来,突然急剧降温,最低气温达到0℃左右的天气过程。

       在气温不断回升中,种子播种后开始萌动的背景下突然出现倒春寒,而且降温的幅度比较大,会对种子的发育和出苗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玉米种子出苗期遭遇倒春寒,对种子的出苗将会产生很大影响,轻则导致田间出苗不整齐,重则不出苗。

       因此,需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整地备耕,提高适期、适墒播种比例。

       对于天气预报表明在玉米出苗期可能遭受低温逆境胁迫的地区,种子包衣处理时要特别关注包衣种子的活力、三唑类杀菌剂的使用剂量及包衣均匀性,并建议适当选择对腐霉菌有效的药剂或混配产品进行包衣,以避免低温药害的产生。

       (3)小麦-玉米轮作或稻-麦轮作地区的秸秆还田地块,适当深播或深覆土,加重镇压。

       适当深播或镇压有助于减少播种时通常出现的种子悬空现象,该情况可导致种子不出苗或者出现病苗和弱苗,不利于后期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同时,对于秸秆还田地块的玉米播种,由于土壤中镰刀菌的积累量比较大,在种子处理药剂选择上,建议选择对镰刀菌导致的相关病害防效好的杀菌剂,如多菌灵、种菌唑、丙硫菌唑、氰烯菌酯和氟唑菌酰羟胺等。

       (4)出苗后要加强玉米苗期田间管理。

       出苗后要及时行间深松,达到防寒、增温、促根和除草等目的。若缺苗严重,需及时补种或改种早熟品种,以保证苗全苗壮,田间群体结构合理。

       由于种子萌发阶段通常是作物生长最为敏感的时期,对种衣剂产品质量、包衣种子质量、药剂处理浓度以及田间应用技术等要求严格、精准,一旦疏忽就会影响种子出苗和幼苗生长,产生药害。因此,广大农户们要特别重视种子包衣、安全出苗和正常生长的各个重要技术环节。

       如有作物病虫害防治相关问题,可通过邮箱seedling@nwafu.edu.cn咨询刘西莉教授。

 

寒地水稻恶苗病和苗床立枯病的防治

穆娟微

       (穆娟微,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二级研究员、所长,黑龙江省有害生物生物防治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主要从事寒地水稻病害防控及水稻健康生长相关研究)

       近年来水稻恶苗病和立枯病在黑龙江等寒地水稻产区发生日趋严重,为保障2020年备耕春耕工作以及粮食生产的顺利进行,黑龙江水稻病害防控专家提出了相关的应对措施。

水稻恶苗病的防治策略

       恶苗病菌为串珠镰孢菌,带菌种子和病稻草是该病发生的初侵染源,浸种时带菌种子的分生孢子污染无病种子而传染。水稻恶苗病在黑龙江省发生主要分为3种形态,即徒长型、正常型、矮化型。不同形态恶苗病发生主要与病菌所属株系不同所致。

       2020年黑龙江恶苗病防治策略主要以配套技术为主,降低恶苗病发生风险。种子包衣剂按说明书推荐剂量种子包衣后;浸种时加入25%亮地2000倍液与垦粳®·3,000倍液浸种。浸种57天,温度1112℃;催芽,播种后可有效预防恶苗病。未包衣种子同样采用25%亮地2,000倍液与垦粳®·3,000倍液混配浸种,浸种57天,温度1112℃;催芽,播种后可有效预防恶苗病。

       2020年示范——防治水稻恶苗病配套技术:

       针对恶苗病在防治中出现的新问题,做好2020年示范工作,为2021做技术储备,即农业农村部药检所登记最新产品。

       11%精甲·咯菌肼·嘧菌酯(润苗)使用技术:(药种比1200250)包衣后阴干+25%亮地2,000倍液+垦粳®·3,000倍液,浸种57天,温度1112℃;催芽,播种后可有效预防恶苗病。

       10%精甲·氰烯·噁霉灵(劲护·宝)使用技术:(药种比1200250)包衣后阴干+垦粳®·3,000倍液浸种,浸种57天,温度1112℃;催芽,播种后可有效预防恶苗病。

水稻苗床立枯病的防治策略

       立枯病作为另一种危害较大的土传病害,也是春季育苗期间需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具体防治措施如下:

       (1)床土与置床调酸;

       (2)床土拌匀壮秧剂。牢记在寒地壮秧剂中杀菌剂含量不能满足水稻育苗期防立枯病(除正常年份外);

       (3)从出苗当天起,低温练苗(早上5点半开始);

       (4)浇透底水播种前喷施杀菌剂,如32%明沃或垦粳系列防病组合篇等;

       (5)水稻1.52.5叶期,是防治最佳时期。

       此外,调温、控水、低温炼苗等措施也需要特别注意。调温:水稻1.1叶期不超28℃,水稻2.1叶期不超25℃、水稻3.1叶期不超22℃。控水:三看浇水、除草可采用封闭或茎叶喷雾都要按标准操作。其中,低温炼苗和1.5叶到2.5叶期施药最为重要。

       如有作物病虫害防治相关问题,可通过邮箱mujuanwei@126.com咨询穆娟微研究员。

 

科学开展早稻种子精准消毒,防好早稻恶苗病

张传清

       (张传清,浙江农林大学教授,现为教育部农艺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植物病理学会常务理事,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人才。主要从事杀菌剂生物学与植物病害防治工作)

       近年来,水稻恶苗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直播稻、机插秧和工厂化育秧早稻发病尤其严重。3月中下旬,各地早稻将陆续进入播种期,要注意做好早稻种子的科学消毒(浸种或拌种),精准预防早稻恶苗病的发生。

恶苗病的发生特点和种子处理要求

       恶苗病是典型的种传病害,种子带菌是主要初侵染来源,种子处理是防治恶苗病的主要甚至唯一的手段。播种携带恶苗病菌的种子后,水稻病株在24叶期即可能表现徒长,叶片狭长,呈淡黄色,根系发育受阻,根毛少且有倒生根。浸种时要先配好药液,搅拌均匀,再放入稻种浸种约48小时,注意要浸透浸匀,浸后不淘洗。拌种时先用清水将拌种药剂配成药液,再加入稻种搅拌均匀,放在通风处阴干,不要晒干。24小时后催芽播种。种子消毒时注意水温不要太低,控制药种比,加入的种子量不要太多。

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技术

       目前多地水稻恶苗病对咪鲜胺、多菌灵等传统种子处理药剂存在严重的抗药性,局部地区已经出现对氰烯菌酯的抗药性。因此,当前水稻恶苗病种子消毒的重点是要根据当地的恶苗病菌抗药性发生情况,科学选用高效药剂,实现精准消毒。建议用氰烯菌酯(或氟唑菌苯胺)与种菌唑(或咪鲜胺)混合浸种,尽量避免仅用单一的种子消毒药剂。另外,条件具备的地区,在种子消毒前,可以开展种子带菌情况及其所带恶苗病菌对药剂敏感性的快速检测,使得早稻恶苗病的防治更加精准、绿色和高效。

       如有作物病虫害防治相关问题,可通过邮箱cqzhang@zafu.edu.cn咨询张传清教授。

 

63K
热门文章
网站声明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及图片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