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植保总站发布灾后秋季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发布日期:2020-08-28 作者:安徽省植保总站

 

       8月18日,安徽省植保总站召开灾后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会,安农大植保学院、省气象局农气中心专家,有关市、县(市、区)植保测报技术人员参会。

       结合历史数据、作物苗情和气象预报等因素,对秋季水稻主要病虫害进行综合分析研判,预计全省秋季水稻病虫害总体将偏重发生。

1  发生趋势

       预计全省秋季水稻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发生面积5,200万亩次。其中稻纵卷叶螟在单(双)晚稻上偏重发生,沿江、江淮部分晚稻大发生,全省发生面积约1,100万亩,六(4)代低龄幼虫盛期分别在8月下旬后期和9月中旬前期;稻飞虱全省偏重发生,沿江江南部分稻区大发生,全省发生面积约1,600万亩次,六(4)代低龄若虫盛期分别在8月下旬和9月中旬;三代二化螟全省中等发生,混栽稻区偏重发生,全省发生面积约500万亩,卵孵盛期大多在9月上旬;单(双)晚稻感病品种稻瘟病、稻曲病偏重发生,稻瘟病发生面积约400万亩,稻曲病发生面积约600万亩;单(双)晚稻纹枯病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1,000万亩。 

2  预报依据

2.1  水稻虫害

       (1)稻纵卷叶螟田间蛾量持续偏高,稻飞虱灯下诱虫量及褐飞虱所占比例高于近年同期。受本地羽化和新迁入虫源双重影响,五(3)代稻纵卷叶螟8月7~13日全省稻区普遍出现蛾峰,峰日亩蛾量为419~856头,大多数稻区明显高于近年同期,其中望江县、无为市、宿松县、庐江县、凤台县、怀宁县、含山县发生数量偏高,为1,100~3,333头;随着上代虫源陆续羽化,近日全省晚稻田蛾量再次明显上升。稻飞虱7月20日至8月14日全省各地累计灯诱虫量为118~967头,多数地区较近3年同期均值偏高25.2%~748.0%,其中宁国市、郎溪县、含山县、肥西县、全椒县、凤台县数量偏高,为1,027~8,401头。多数稻区灯诱褐飞虱比例一般为20.4%~88.2%,较近3年同期均值偏高15.5%~253.6%。

       (2)“两迁”害虫田间虫、卵量较近年同期偏高,褐飞虱短翅型成虫在沿江、江南稻区发生普遍,二代二化螟残虫量与近年持平。近期各地调查,稻纵卷叶螟晚稻田平均百丛幼虫量为2.4~26.7头,较近3年同期均值偏高23.7%~701.8%,其中旌德县、和县、祁门县、无为市、含山县、肥西县、宁国市数量偏高,为40~179头;稻纵卷叶螟平均百丛卵量为26~127粒,较近3年同期均值偏高14.8%~873.3%,其中肥西县、全椒县、旌德县、和县、无为市、怀宁县、桐城市、庐江县数量偏高,为146~807粒。稻飞虱平均百丛虫量为90~850头,多数稻区较近3年同期均值偏高11.1%~494.0%,其中金安区、来安县、绩溪县发生数量偏高,为1,004~1,260头,个别漏防田块高达万头;褐飞虱短翅型成虫在沿江江南发生普遍,其中宜秀区、潜山市、全椒县、当涂县、贵池区、宿松县、东至县、绩溪县、旌德县、休宁县、黟县、歙县、徽州区、祁门县等地平均百丛虫量偏高,为7.5~60.0头;稻飞虱平均百丛卵量为50~760粒,与近年同期均值接近,其中绩溪县、含山县数量较高,分别为1,452粒、1,350粒。二代二化螟平均亩残虫量为119~748头,与近年持平。

       (3)寄主条件有利于害虫发生。受梅雨期间持续降水及低温寡照天气影响,水稻生育期较常年推迟7天左右,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中稻处灌浆期,迟熟单季稻和双季晚稻处孕穗至抽穗期,食料条件好,有利于“两迁”害虫发生为害。“四稻”混栽区,桥梁田多,有利于二化螟辗转为害。

       (4)气候条件适宜害虫发生。据省气象部门预报,8月25日至9月13日沿淮淮北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部分地区偏多2成左右,淮河以南较常年同期偏少,全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晚秋不凉的气候条件总体有利于“两迁”害虫和二化螟发生为害。

2.2  水稻病害

       (1)田间菌源充足。稻瘟病、稻曲病常年在感病品种上发生普遍,纹枯病常年发生偏重,加之近年来我省秸秆还田比例高,田间菌源逐年积累,菌源基数充足。

       (2)稻叶瘟和纹枯病发生普遍,细菌性病害点片发生。近期各地调查,全省多数地区感病品种稻叶瘟发生普遍,发病田块病叶率一般为0.8%~2.5%,高的田块6.0%~18.5%,多数稻区田间病情高于近年同期均值。受前期气温偏低和水稻生育期推迟等因素影响,当前纹枯病较近年同期普遍偏轻,单季稻平均病丛率、病株率和病指分别为10.5%~37.5%、3.0%~12.1%和1.2~7.5。受梅雨期间强降水和洪涝灾害影响,全省多地白叶枯病等细菌性病害点片发生。

       (3)寄主条件有利于病害发生。目前生产中种植的粳、糯稻品种对稻瘟病、稻曲病和纹枯病多抗性不强,且种植面积比例大;受涝后水稻抗逆性下降,均有利于水稻后期多种病害发生流行。

       (4)气候条件总体较适宜病害发生。据省气象部门预报,8月25日至9月13日沿淮淮北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部分地区偏多2成左右,淮河以南较常年同期偏少,全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8月29~31日有一次降水过程。降水过程与我省部分单季晚稻破口抽穗期吻合度高,加之秋后昼夜温差大,雾露重,有利于水稻感病品种的穗期“两病”发生。高温高湿田间环境有利于纹枯病进一步发生发展。

3  防治技术意见

3.1  防治任务

       主要病虫累计发生面积约5,200万亩次,需防面积约4,000万亩次。

3.2  防治目标

       通过有效防治,将水稻重大病虫害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具体目标:稻飞虱百丛虫量拔节期控制在1,000头以内,穗期控制在2,000头以内;稻纵卷叶螟卷叶率,孕穗期控制在10%以内;稻螟虫穗期白穗率控制在1%以内;纹枯病病株率控制在20%以下;稻曲病病穗率控制在10%以内;稻瘟病病穗率控制在5%以内。

3.3  关键技术措施

       (1)明确防治重点

       从全省范围看,要突出以“两迁”害虫、纹枯病,晚稻穗期“两病”为重点防治对象,兼顾二化螟、穗腐病、细菌性病害等。

       (2)开展绿色防控

       要科学管理肥水,做到促控结合,防止后期水稻贪青晚熟和倒伏。实行浅水勤灌,适时适度烤田等技术,促进水稻健壮生长,恶化害虫食料和生存环境;要积极推广害虫诱杀、生物控害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提高农药的利用率。

       (3)做好分类指导

       迟熟中稻和单季晚稻:8月下旬后期,主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兼治二化螟,适期预防稻曲病、稻穗瘟;9月中旬前期主治稻飞虱、二化螟,兼治稻纵卷叶螟等。

       双季晚稻:8月下旬后期至9月上旬前期,主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兼治二化螟等;9月中旬中期主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兼治纹枯病等,适期预防稻曲病、稻穗瘟。

       (4)实行达标防治

       防治指标:稻飞虱分蘖至孕穗期百丛虫量1,000头,穗期百丛虫量1,500头。稻纵卷叶螟分蘖期百丛束叶尖150个,孕穗期百丛束叶尖60个。纹枯病水稻拔节至孕穗期病丛率达10%的田块。稻瘟病叶瘟,发现中心病株即挑治或病叶率达3%~5%时施药防治1~2次;穗瘟、稻曲病适期用药预防;细菌性病害出现发病中心,立即施药封锁。

       (5)科学规范用药

       稻飞虱防治适期为卵孵盛期至低龄若虫高峰期,选用烯啶虫胺、呋虫胺、氟啶虫胺腈、三氟苯嘧啶、烯啶·吡蚜酮、噻虫·吡蚜酮等药剂。

       稻纵卷叶螟防治适期为卵孵盛期至低龄幼虫高峰期。可选用溴氰虫酰胺、阿维·氯苯酰、阿维·抑食肼、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氰氟虫腙、甲氧·茚虫威、茚虫威等。

       三代二化螟重点防治双季晚稻、迟熟单季稻。防治药剂可使用溴氰虫酰胺、杀虫单、甲氧虫酰肼、阿维·氯苯酰、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甲虫肼、甲维·茚虫威等,兼治大螟。

       稻穗瘟于抽穗前3~5天施药预防,如遇阴雨天气,7~10天再进行补治。可选用三环唑、稻瘟灵、稻瘟酰胺、肟菌·戊唑醇、春雷·三环唑、咪铜·氟环唑、烯肟·三环唑、三环·嘧菌酯等,或生物农药春雷霉素、枯草芽孢杆菌、多抗霉素等防治,配合免疫诱抗剂氨基寡糖素或低聚糖素等使用。

       稻曲病于破口前7~10天(10%水稻剑叶叶枕与倒二叶叶枕齐平时)施药预防,如遇阴雨天气,7~10天再进行补治。可选用戊唑醇、戊唑·嘧菌酯、肟菌·戊唑醇、井冈·蜡芽菌、井冈·丙环唑、氟环唑、咪铜·氟环唑等。

       纹枯病防治药液要均匀喷在稻株中下部,重病田块7~10天再治1次。可选用井冈·蜡芽菌、噻呋酰胺、井冈·嘧菌酯、肟菌·戊唑醇、戊唑·嘧菌酯、井冈·丙环唑、苯甲·嘧菌酯、噻呋·嘧菌酯、氟环唑、己唑醇、井冈霉素A等。

       细菌性病害防治可选用噻唑锌、噻菌铜等。

各地要按照施药技术规范和防治对象,用足药量,对足水量,均匀喷雾。防治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农药要交替轮换使用,以延缓抗药性。施药时田间要尽量保持浅水层,无水田块适当加大用水量,确保防治效果。

 

63K
热门文章
网站声明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及图片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