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秋播小麦种子药剂处理技术意见
发布日期:2021-09-28 信息来源:江苏植保 作者:江苏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 江苏现代农业(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绿色防控创新团队

 

       科学开展种子药剂处理是有效控制小麦种(土)传病害、地下害虫与生长前期病虫,培育匀苗壮苗,提高植株抗逆性和抗病性,实现农药减量控害的重要举措。当前秋播在即,各地要强化种子药剂处理的宣传推广和技术指导,大力推广安全高效种子药剂处理技术,努力提高种子药剂处理覆盖率,打牢来年夏粮丰产丰收基础。 

1  总体目标和要求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分区施策、节本增效”的原则,以小麦秋播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为秋播病虫防控重要措施,有效预防控制纹枯病、茎基腐病、黑穗病、全蚀病以及地下害虫、蚜虫等多种病虫害,延缓、减轻苗期病虫发生危害程度,为小麦全生育期病虫害防控工作打好基础。力争小麦黑穗病、全蚀病、根腐病等病害威胁较大的地区,以及纹枯病和地下害虫重发区,秋播种子药剂处理覆盖率较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制种田秋播小麦种子药剂处理全覆盖。

2  种子药剂处理技术

       明确主攻对象。淮南稻茬麦地区,以黑穗病、茎基腐病、纹枯病、蚜虫等为种子药剂处理主攻对象;淮北旱茬麦地区,以地下害虫、蚜虫、根腐病、全蚀病、纹枯病等为种子处理主攻对象。

       科学选择药剂品种。黑穗病发生区,可选用戊唑醇、苯醚甲环唑、苯醚·咯菌腈、唑醚·灭菌唑等悬浮种衣剂(种子处理悬浮剂);全蚀病发生区,可选用硅噻菌胺、苯醚甲环唑等悬浮种衣剂;纹枯病发生区,可选用苯醚甲环唑、戊唑醇、苯醚·咯菌腈、醚菌酯、咯菌·嘧菌酯等悬浮种衣剂;茎基腐病发生区,试验示范氰烯菌酯、咯菌腈、戊唑醇、丙硫菌唑、三氟吡啶胺等药剂。对地下害虫及蚜虫发生区,可选用噻虫嗪、吡虫啉、辛硫磷等悬浮种衣剂。对多种病虫混合发生田块,可选用戊唑·吡虫啉、苯醚·咯·噻虫、烯肟·苯·噻虫、吡虫·咯·苯甲等悬浮种衣剂。

       正确开展种子处理。要根据当地小麦种(土)传病害、地下害虫的发生种类及发生特点,科学合理选择药剂品种。要严格掌握种衣剂使用剂量和药剂浓度,不得随意增减种衣剂用量和浓度,尤其要注意含戊唑醇种衣剂的用量和浓度,严禁超剂量、超范围使用,防止药害事件发生。提高包衣质量和效果,确保种衣剂均匀覆盖在种子表面;加大专用拌种(包衣)器械的示范推广力度,提高种子包衣质量和效率;现拌(包)现用,当日播完。不得推广应用未在当地试验示范的种子处理剂,不得推广使用不合格种子处理剂产品,确保用药安全和作物安全。迟播麦田种子药剂处理要注意低温条件下安全用药。

3  切实加强服务指导

       各地要充分认清做好秋播种子药剂处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种子处理工作作为病虫防治关口前移、推进农药减量控害的重要举措,及早部署、广泛宣传、强化指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强化宣传指导。要广泛运用广播电视、短信微信、报纸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宣传开展种子药剂处理的意义和做好秋冬季病虫防控工作的重要性。要大力普及秋播作物种子药剂处理技术,全力提高群众开展种子药剂处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特点和秋冬季病虫防控工作的需要,加强种子处理药剂的需求调度,确保防控药剂不脱销、不断档。

       强化技术服务。在秋播的关键时期,要积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尤其种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发生较重、技术普及率较低的地区,引导广大农民科学开展作物种子药剂处理工作,提高种子药剂处理比例。要加强对专业服务组织、家庭农场、规模种植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安全用药指导,确保种子药剂处理工作稳步、有序展开,保障用药安全。通过召开现场会、举办培训班、发放技术资料等方式,“面对面”“手把手”普及种子药剂处理技术,千方百计提高技术到位率,努力提升种子处理覆盖率。

       强化示范引导。推行种子药剂处理是实现农药减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各地要根据当地实际,加大种子处理新药剂、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力度,积极筛选出适合本地使用的产品和技术。要层层建立秋播种子处理示范区,将种子药剂处理作为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的必要条件之一。示范推广秋播种子处理新药剂、展示安全高效的防控技术,让农民看得见、学得会,促进大面积工作平衡开展,提升种子药剂处理覆盖率。

63K
热门文章
网站声明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