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我国云南省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入侵危害。农业农村部对此高度重视,要求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加密监测预警,落实好属地防控责任,全力做好防控应对工作,努力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
据悉,草地贪夜蛾俗称秋黏虫,食性杂,繁殖能力强,迁飞扩散快,原产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玉米上的重大迁飞性害虫,玉米苗期受害一般可减产10%~25%,严重危害田块可造成毁种绝收。2016年初,草地贪夜蛾首次被发现入侵非洲西部并暴发成灾,2018年在非洲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0亿~30亿美元,玉米毁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5%~6%。2018年7月,草地贪夜蛾首次传入亚洲地区。
为做好草地贪夜蛾入侵防范,农业农村部提前谋划部署,全力阻截其蔓延危害。一是提前防范,确保监测预警到位。2018年12月即下发通知,及时组织各地技术人员加密监测预警,在云南、广西等边境省(区)设立重点监测点,架设高空测报灯和黑光灯,开展灯诱成虫系统监测,力争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二是精心组织,遏制草地贪夜蛾蔓延危害。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草地贪夜蛾测报调查方法》,制定发布了《2019年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方案》,确定采取生态调控、理化诱控、应急防控、区域联防、统防统治等防控策略。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利用救灾资金购置防治物资器械,指导农民选用药剂开展应急防治,全力组织做好防控工作。
据统计,目前草地贪夜蛾在云南、广东、广西等3省(区)67县(区、市)见虫,发生面积为7万亩左右,防控面积超过10万亩,防控效果良好,总体发生态势平稳。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及图片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