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草地贪夜蛾?
草地贪夜蛾又称秋粘虫,是一种起源于美洲的重要农业害虫,2017年被列入世界十大植物害虫“黑名单”,也是2018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重大迁飞性害虫。草地贪夜蛾是新传入我国的重要农业害虫,具有“能吃”(适生区域广,取食危害玉米、水稻、小麦等80余种农作物,最喜食玉米、水稻)、“能飞”(迁飞速度快,昼伏夜出,每晚可飞行100公里以上)、“能生”(繁殖能力强,一头雌虫一生可产卵900~1,000粒)、“能祸害”(暴食性害虫,作物苗期受害一般可减产10%~25%,严重危害田块可造成毁种绝收)等特点。
幼虫 雄蛾 雌蛾
“妖”蛾子从哪来?到哪去?
据全国重大病虫监测网预警,今年1月,草地贪夜蛾首次侵入我国云南省为害玉米,现已在广西、广东等南方11省56市(州)228县(市、区)查见入侵危害,扩展速度极快,发生势头迅猛。据专家预测,下一阶段将向长江中下游、黄淮等地蔓延危害,一旦传入我省将对秋粮生产构成威胁。目前,草地贪夜蛾已侵入浙江建德和江西赣州等地,正在快速逼近我省,距离我省最近的入侵点直线距离已不到200公里。鉴于周边省份已经发生,我省又是草地贪夜蛾适生区,下一阶段迁入我省的可能性极大。
早发现早预警,科学防控是当务之急
从目前各地防治情况看,草地贪夜蛾是可防可控的,只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防治效果基本能达到70%~90%。
第一时间发现
第一时间报告
第一时间预警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发布《关于做好草地贪夜蛾监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充分发挥我省四级病虫监测预警体系的作用,迅速开展系统监测工作,织密监测网络、加密调查频次、优化监测手段。监测中发现疑似害虫的,可联系省植保植检站或中国农科院有关专家进行鉴定,确保全面准确掌握入侵动态。
确保防控及时有效
有虫不成灾
各地要根据农业农村部制订的《2019年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方案(试行)》要求,科学制订本地防控意见,及早做好防控技术准备、物资储备、人员队伍准备,层层落实防控责任。要及时向党委、政府报告,积极申请监测预警和应急防控资金,及早落实防控所需农药、药械和专业化防控队伍,保障物资、人员随时调配,提升重大病虫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有效控制其扩散危害,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及图片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