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除草剂及其使用的常用术语解释
发布日期:2022-11-28 作者:王险峰

 

1  杂草

1.1  一年生杂草

       种子发芽、开花、结果整个生活周期在一年内完成,这类杂草都是种子繁殖,幼苗不能越冬,每年只结实一次。

1.2  多年生杂草

       在田间可生存3年以上,种子和营养器官都能繁殖,一年中可多次开花结实。冬季地上部死亡,地下营养器官存活,下一年条件适宜时又发芽生长。这类杂草的越冬芽、根茎、块茎、块根及鳞茎等在土壤中越冬,但也有越冬芽在地表或浅层土中越冬。还有的在水中越冬。这些杂草种类较多,近年来在农田大量发生,危害严重,而且难以防除。如根茎杂草(问荆等)、根芽杂草(苣荬菜等)、直根杂草(羊蹄等)、球茎杂草(香附子、扁秆藨草、日本藨草等)。

1.3  禾本科杂草

       禾本科杂草是水田和旱田的主要杂草,有一个子叶(种子叶),通常叶片窄、长、叶脉平行,无叶柄,叶鞘开张,有叶舌,茎圆或扁平,有节、节间中空。这类杂草有一年生和多年生。种子粒较大的在土壤中发芽深度可达5厘米以上;种子粒较小的,土中发芽深度仅为1~2厘米,用苗前除草剂控制效果好。

1.4  阔叶杂草

       阔叶杂草又称双子叶杂草,有两片子叶,草本或木本,叶脉网状,叶片宽,有叶柄。鸭跖草虽为单子叶杂草,人们习惯把它划为阔叶杂草。根据它的生命长短可分为一年生杂草和多年生杂草。

1.5  多年生阔叶杂草

       除种子繁殖外,土中的营养器官如根茎、根芽、块茎等也能繁殖。

1.6  早春杂草

       这类杂草在春季3~4月份,当温度达4~10℃时,种子即发芽生长,夏季开花结实。这些杂草危害冬小麦、春小麦、油菜、大豆、亚麻等作物。

1.7  晚春杂草

       晚春杂草在4~7月份,当温度在10~15℃时,种子在土中发芽生长,最适温度为20℃以上。这类杂草数量大,种类多,生长迅速,对作物危害极大,是农田重点防除对象。

1.8  越年生或二年生杂草

       这类杂草需要度过两个完整的夏季才能完成它的生长发育周期。种子繁殖,一般在夏、秋季发芽,以幼苗或根越冬,次年夏秋开花结实,整个生命周期跨越两个年度。但也有春天发芽,当年开花、结实,表现为一年生的习性,如荠菜、看麦娘等。

1.9  寄生杂草

       寄生杂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须寄生在别的植物上,吸取养分而生长。这类杂草种类不多,但危害严重,繁殖速度快,又难防除。所以,被列入植物检疫对象。它的寄生部位主要有茎和根,叫茎寄生和根寄生。

1.10  莎草科杂草

       有一个子叶(种子叶),通常叶片窄、长、叶脉平行,无叶柄,叶鞘包卷,无叶舌,茎三棱,通常空心,无节。主要发生在水稻田。它的种类多,数量多,危害重,农业和化学药剂难以防除。

2  土壤

2.1  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是指土壤矿物质,包括石砾(大石砾、小石砾)、砂粒(粗砂粒、细砂粒、极细砂粒)、黏粒(粉粒、黏粒、胶粒),土壤黏粒通常带负电荷,其阳离子代换容量较大,黏重的土壤对除草剂吸附作用强,除草剂用量大,疏松的土壤对除草剂吸附作用小,除草剂用量小。

2.2  土壤酸碱度

       土壤酸碱反应的强弱,通常以酸碱度来衡量。土壤酸碱度用pH来表示。由于氢离子在水溶液中含量较少,1升中性水溶液在22℃时,氢离子浓度是10~7(0.0000001)克离子数。如氢离子浓度大于10~7是酸性,小于10~7是碱性。分级标准:pH小于4.5为极强酸性;4.5~5.5为强酸性;5.5~6.5为酸性;6.5~7.5为中性;7.5~8.5为碱性;8.5~9.5为强碱性;大于9.5为极强碱性。

2.3  土壤有机质

       (1)传统解释:土壤中形成的和外加入的所有动、植物残体不同阶段的各种分解产物和合成产物的总称。它包括高度腐解的腐殖物质、解剖结构尚可辨认的有机残体和各种微生物体。有机质是土壤固相中最活跃的部分,影响肥力的许多重要土壤属性均与之有关。土壤有机质对除草剂有吸附作用,有机质含量高对除草剂吸附量大,使除草剂降低药效。

       (2)创新理论:动植物残体经过微生物有氧发酵堆制有机肥,来自纤维素分解形成的有机物称有机质,有机质含量与纤维素多少密切相关,一般秸秆有氧发酵堆制有机肥有机质含量低于10%,纤维素搞的木屑、灌木、竹子等有氧发酵堆制有机肥有机质含量低于30%。

3  施药方法

3.1  苗前施药

       苗前施药也称苗前土壤处理,包括农作物播种前和播种后出苗前两种施药方法。

3.2  播前施药(PP, Preplant)

       春季播种之前或在秋季越冬前施药,或者蔬菜移栽前施药后需用机械耙地混土,把药剂耙入土中与土壤均匀混合,把药剂施在杂草萌发或出苗之前,控草效果好,药效稳定,防止药剂挥发、光解、风蚀,在干旱地区可减少水分、风等因素影响,获得稳定药效。

3.3  播前混土施药(PPI, Preplant incorporation)

       播种前把地整平耙细,施药后用机械耙地混土,秋季施药后起垄的要深耙地,春季播前施药为了保墒,施药后要浅混土,及时镇压。

3.4  播后苗前施药(PRE, Preemergence)

       农作物播种后出苗前施药,施药前把地整好,要求地表无大土块和植物残株,已出土杂草最好用机械除掉,在干旱条件下最好用旋转锄浅混土或起垄播种的地块用机械培2厘米左右的土,并及时镇压。播种后最好随即施药,施药晚药效差。

3.5  苗后施药(POST, Postemergence)

       苗后施药是指农作物和杂草均发芽出土以后施药。苗后施药还可分为苗后早期、苗后中期、苗后晚期施药。如大豆苗后2片复叶前为苗后早期,3~4片复叶为苗后中期,4片复叶期以后为苗后晚期。

3.6  苗后早期施药(Early postemergence)

       作物和杂草刚出苗,如大豆真叶期到1片复叶展开之前,稗草、鸭跖草等1~3叶期。

3.7  播前茎叶施药(PPF)

       作物播种以前,杂草已出苗使用除草剂。

3.8  撒施法

       撒施法是将水田除草剂与沙土或肥混合后撒入水中,亦称毒土、毒沙法、毒肥施药法。可供直接配制后撒施的除草剂剂型有颗粒剂、乳油、乳粉、可湿性粉剂、浓乳剂、干悬浮剂等,配制药土、沙或肥时,每公顷需225千克左右的过筛细土或细沙或不结块化肥充分拌匀后撒施。

3.9  混土施药法

       混土施药法是将除草剂施于土壤表面,然后用圆盘耙、耕耘机、旋转锄等农具进行耙地混土,将药剂和土壤均匀地混合,以避免或减少除草剂挥发和光解损失,能在干旱条件下获得稳定药效。

3.10  喷液量

       喷液量是指每公顷所需除草剂加水混合喷洒的溶液量。

3.11  涂抹施药法

       利用除草剂的内吸传导性和位差选择性,以高浓度的药液通过一种特制的涂抹装置,将除草剂药液涂抹在杂草植株上,通过杂草茎叶吸收和传导,使药剂进入杂草体内,甚至到根部,达到除草的目的。

3.12  定向喷雾施药法

       灭生性除草剂和对某些作物敏感的除草剂,只喷杂草而不喷到作物上的施药方法。

3.13  苗带喷雾施药法

       为了节约成本,在施药时只对苗带进行喷雾的施药方法。

4  除草剂有效期

4.1  半衰期

       在农药使用资料中,时常可以见到某种药剂的半衰期是多少天,也就是药剂有效成分消失一半所需的时间。各种农药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差别很大。

4.2  持效期

       持效期也称有效期,农药的效果在施用后受气候条件、土壤因素、使用方法等各种影响,使有效成分逐渐失去作用。持效期也就是在一定条件下,经过多长时间对防治对象仍然有效。持效期长短是选择一种适用的除草剂标准之一。

5  化学除草原理与除草剂分类

5.1  选择性除草剂

       此类除草剂只能杀死杂草而不伤害作物,甚至只杀死某一种或某类杂草,不损害作物和其他杂草。

5.2  非选择性除草剂

       也叫灭生性除草剂,此类除草剂对植物无选择性,草苗不分。因此,不能在作物生育期内直接喷洒在作物植株上,可在作物行间进行定向喷雾。

5.3  触杀型除草剂

       此类除草剂接触植物后,只伤害接触部位,而不能在植物体内进行传导。这种局部的触杀作用,必须要求施药均匀,才能造成杂草的死亡。只对多年生杂草地上部有效,地下部无效。

5.4  传导型除草剂

       此类药剂能被植物茎、叶或根部吸收后,在植物体内从一个部位传导到其他部位。此类除草剂多为内吸型除草剂。

5.5  苗前除草剂

       作物播种以前或播种后作物出苗前、杂草出苗前使用的除草剂。

5.6  芽前除草剂 

       芽前除草剂就是苗前除草剂,早期从国外引进技术时翻译有误,原文Preemergence是出苗前的意思,应改为苗前除草剂。

5.7  苗前土壤处理除草剂

       苗前土壤处理除草剂就是苗前除草剂,是英文直译,是书面语言,繁琐,应统一使用苗前除草剂。

5.8  苗后除草剂

       作物出苗后、杂草出苗后,或作物出面后、杂草未出苗时使用的除草剂。

5.9  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剂

       就是苗后除草剂,是英文直译,是书面语言,繁琐,应统一使用苗后除草剂。

6  影响药效的因素

6.1  适宜气象条件

       温度13~27℃,空气相对湿度65%以上,风速4米/秒以下,在此条件下施药效果好。阴天或晴天在上午8时前,下午6时后为适宜气象条件。

6.2  不适宜气象条件

       温度低于13℃,高于27℃,空气相对湿度大于65%,风速4米/秒以上。在此条件下将严重影响药效,常常无除草效果,应改为夜间施药或施药时加入植物油型的喷雾助剂。

6.3  风蚀

       苗前施药后遇大风,将土与药剂一起刮走,严重影响药效或没有除草效果。

6.4  水蚀

       苗前施药后遇大雨(40毫米以上),药剂与土一起被水冲走,特别是坡地更严重,上坡无除草效果,下坡药害严重。

6.5  吸附

       吸附是一种表面反应,吸附作用的强弱取决于除草剂与土壤特性及环境条件。吸附可严重影响除草剂的药效。

6.6  淋溶

       受水分影响的除草剂在土壤中移动称淋溶。淋溶与除草剂水溶度、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土壤透性、水流量及pH等有关,在质地疏松,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除草剂可被淋溶到深层,降低药效和造成药害,或积累在土壤下层,或污染地下水等。

6.7  飘移

       喷洒除草剂药液偏离目标的运动称为飘移。飘移可使除草剂药液偏离目标降低药效,污染环境,危害敏感植物,造成经济损失。除草剂飘移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第1次性飘移,又称为主要飘移,其次分为喷幅飘移和长距离飘移;另一类是第2次性飘移,包括挥发飘移等。

6.8  挥发

       在常温下除草剂施药后暴露于空气中会蒸发或气化,这就是除草剂的挥发。除草剂挥发可造成除草剂损失而降低药效,或药害。

6.9  光解

       除草剂分子遇阳光发生结构变化而失去活性叫光解。苗前除草剂可使用机械混土的方法防止光解。

6.10  温度

       温度对植物的呼吸有重要影响。温度低于13℃,植物代谢缓慢,对苗后除草剂吸收差,传导差,植物对除草剂代谢能力降低,内吸性除草剂易造成药害;对多年生杂草防治效果差。温度大于27℃,植物代谢旺盛,对除草剂吸收传导快,触杀性除草剂易造成触杀性药害。

6.11  空气相对湿度

       空气相对湿度65%以上,有利于植物对除草剂吸收和传导快,除草剂施后药效好。空气相对湿度65%以下,增加除草剂雾滴的蒸发损失,特别是直径小于100微米的小雾滴,严重影响除草剂药效。

6.12  风力

       风直接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影响苗后除草剂的药效。一般喷洒除草剂控制风速4米/秒以内。

6.13  雨量

       喷洒苗后除草剂,降雨会使除草剂从叶面冲洗掉,造成明显的损失。一般降雨5毫米可把水溶性除草剂冲掉,降雨10毫米可把油溶性除草剂冲洗掉。施药时药液中加入植物油型喷雾助剂有明显提高耐除草剂雨水冲刷作用。注意各种苗后除草剂施药与降雨间隔时间。

63K
热门文章
网站声明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