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沿海、淮北部分夏玉米将进入大喇叭口期,梅雨期间,阴雨天气较多,对玉米病虫草发生极为有利。根据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区监测调查,结合玉米生育期、春夏玉米种植比例及气候因素综合分析,预计,预计今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草中等发生。
一、当前病虫发生情况
(1)病害。当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发生的病害主要有玉米锈病、玉米小斑病、玉米纹枯病等,发生程度中等。东台、滨海等地7月上旬调查,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中,玉米锈病:病田率27.3%~60%,病株率14.1%~35%,病叶率4.4%~7.9%。玉米小斑病:病田率36.4%~65%,病株率16.9%~29.6%,病叶率2.5%~5.6%。玉米纹枯病:病田率5%~22.7%,病株率0.2%~1.8%。其他大豆玉米病害轻发生。
(2)虫害。中等发生。玉米螟:东台玉米螟性诱剂全代(至6月28日)单盆累计诱蛾415头,居近10年来第7位;系统田春玉米5月18日见卵,5月29日进入卵峰,早于常年。全代百株累计玉米螟卵量14.7块,是近10年最少的一年。7月上旬普查,被害田率15%~47.7%,被害花叶株率0.6%~3.73%;滨海6月26~28日调查,平均花叶株率0.47%~3.2%,明显高于近年同期。棉铃虫:6月中下旬滨海高空灯监测累计见蛾6,821头,显著高于2020—2022年同期,其中6月22日出现蛾峰,当日蛾量931头。东台7月上旬调查,见虫田率75%,百株虫量14.9头(最高56头),是近10年来最高。甜菜夜蛾:沿海淮北7月上旬调查,见虫田率5%,百株平均虫量0.2头(最高4头)。草地贪夜蛾轻发生。
(3)杂草。据7月上旬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区域调查,当前田间草相复杂,主要发生杂草以马唐属、狗尾草属、牛筋草、稗属等为主的禾本科杂草,以苋科、铁苋菜、苘麻、藜科、鳢肠、马齿苋等为主的阔叶类杂草和以香附子、扁秆藨草等为主的莎草科杂草。尤其前期土壤封闭处理效果不佳的田块,发生种类多、密度高,田块杂草密度超过100株/平方尺,已严重影响大豆、玉米安全生长。
二、防治意见
(1)病害。据气象部门预报,近期阴雨天气仍然较多,气温相对较高,利于玉米锈病、小斑病等病害的暴发流行,对玉米锈病病株率20%以上、小斑病病叶率20%以上、纹枯病病株率5%以上种植田,针对性用药防治。可选用肟菌·戊唑醇、嘧菌·戊唑醇、丙环·嘧菌酯、代森铵等药剂,主治锈病、小斑病、纹枯病,兼治大斑病等病害。防治小斑病、纹枯病也可选用井冈霉素、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农药。
(2)虫害。尽管高温多雨对玉米害虫发生有一定抑制作用,但由于棉铃虫和前期蔬菜作物上甜菜夜蛾残留基数较高,玉米螟、棉铃虫、甜菜夜蛾等多种害虫混合危害,将对大豆玉米生长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各地要实行分类指导,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广大农户在做好清沟理墒、排水降渍的同时,抢晴天防治,确保大豆玉米生产安全。对处于大喇叭口期的夏玉米,选用相应对路药剂兑适量水灌心叶,对防治适期内已抽长叶的玉米改用相应对路药剂兑水均匀喷雾,药剂可选用四氯虫酰胺(或氯虫苯甲酰胺、或氟苯虫酰胺、或辛硫磷等),防治二代玉米螟、棉铃虫,兼治甜菜夜蛾、草地贪夜蛾等害虫;生育期早、长势好的玉米螟、棉铃虫等病虫危害重的田块,1周后再用药防治1遍。
(3)杂草。在大豆2~3片三出复叶期,玉米苗后3~5叶期,杂草2~5叶期,结合草情苗情,选择大豆、玉米田专用除草剂实施定向喷雾除草,同时要采用物理隔帘将大豆玉米隔开施药。根据田间草情,玉米种植带可选用苯唑草酮+灭草松(或氯氟吡氧乙酸),大豆种植带可选用精喹禾灵(或高效氟吡甲禾灵)+灭草松。
三、注意事项
(1)病虫防治要选用登记在该作物上的安全高效的药剂进行,按照登记用量、方法进行使用。
(2)提倡加用有机硅、激健等助剂喷雾,保证防治效果。同时,要交替使用不同药剂,延缓抗性的产生。要严格把握用药安全间隔期,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避免药液污染桑园、蚕室和蚕具,保证家蚕、蜜蜂安全。
(3)当前正值高温季节,施药应避开高温时段,并做好个人劳动防护,避免生产性农药中毒事故的发生。防治玉米螟灌心药剂要用配比成适宜浓度,避免浓度过高造成玉米心叶受伤。氯虫苯甲酰胺在玉米上使用的安全采收间隔期为21天。
(4)使用定向喷雾除草剂时,应加装保护装置,防止除草剂飘移到临近作物。同时除草剂不能径流到临近其他作物。喷雾器械使用后应及时清洗,以防残存药剂导致作物药害。选用对临近作物安全性高的除草剂品种,并做好隔离定向施药。
(5)使用除草剂时要注意风力、风向及晴雨等天气变化。选择晴好天气用药,高温时期中午时段不能喷药。土壤处理用水量要增大,干旱时提高到每亩40升以上。气温超过28℃,风力超过2米/秒时不宜喷药,茎叶喷雾注意施药后12小时内应无降雨,以防药效降低及雾滴漂移产生药害。
(6)若发生除草剂药害,可在作物叶面及时喷施吲哚乙酸、芸苔素内酯、赤霉酸等,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药害。同时,应加强肥水管理,促根壮苗,增强抗逆性,促进作物快速恢复生长。
(7)施药后要把农药包装物带回集中处置,防止造成二次污染。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及图片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